Monday, September 24, 2018

G001 story management (Mandarin) 經營故事 06 故事的收藏與儲存 storage of stories

18:41 2018/9/24

「故事的收藏與儲存」有什麼好談的呢?

自古,故事就有被收藏跟儲存。大家都一嘔在收藏跟儲存故事,不是嗎?下課!
-----
跟世間任何其他話題一樣,只要花精神去挖,去經營,就會發展出一大堆學問與技術。
我們來看看「故事的收藏與儲存」有什麼學問好談。

  1. 故事有多少種,每種的收藏與儲存都一樣嗎?
  2. 收藏跟儲存不是同一件事嗎?(漏一點點風聲:收藏是為了不要遺失,甚至是為了不要讓別人知道「有」、「在哪裡」、「不要被別人偷去」;儲存是為了要能方便取擷。)
  3. 故事可能用什麼物質狀態、什麼工具、技術收藏跟儲存?
  4. 有什麼困難或挑戰?
  5. 有什麼注意事項
  6. 需要什麼人才、設備、功夫?
18:51 2018/9/24
-----
7:35 2018/10/25
首先看看故事的物質體質。嚴格講是說故事被捕捉後所具有的物質本質。講白一點就是說,故事可能被轉型、收納成哪些種物件。

最古老的「故事傳遞方式」就是「講出來,聽進去」。也就是所謂口傳。口傳的訊息只靠人的腦袋與腦筋,不涉及,也無法談論收藏的方法。「口傳」跟「腦藏」的好處在於快速。缺點在於「易變」、不可靠,無法由他人搜尋。

有了文字之前,世界各地的老祖宗們都發展了圖像記錄與收藏法。也就是以圖畫記載故事。用水或是沙畫出來的圖像幾乎沒有牽涉到「收藏」的概念,因為不久就會消失。圖畫的最大缺點在於不容易呈現動態與變動。動畫的概念與技術應該不會太古老,至少應該是紙張普遍又低價之後才出現的吧。攝影與電影誕生之前的動畫是把分解動作畫在紙上,按照順序疊起來。用手捲曲成疊的紙張,然後慢慢放該讓紙張自動因為紙張的彈性而恢復平面的過程中自動翻頁,透過「視覺暫留」而造成「動感」。我小時候看過我二哥自己摸索創作的紙動畫。相信今天雖然卡通影片的製作仍然倚賴畫作,卻已經不需要用人工翻動紙角來呈現動態了。

有了文字之後故事就靠文字收藏與儲存了。但是仍不排除圖像的方法。(這裡講的圖像包括雕刻)

印刷術出現之後文字跟圖像都可能複製而傳遞了。而且收藏與傳遞的量相對地增加。圖書館也跟著出現了。圖書館跟博物館的主要不同在於流通。博物館的傳統功能在於珍藏。圖書館則要發揮流通的功能。流通的前提是要找得到所收藏的東西。也要容易拿得出操藏品的內容。為使用者,不只為收藏者,「編目」(編製目錄)變成關鍵技術與功能。編目也要包括稍藏地點/位置的目錄。


後來有了攝影術,圖像就增加了攝影成相片的方法了。而文字也可能經由攝影變成圖像保存下來。攝影術帶出複印術。最初的攝影製造出「靜影」,然後才出現有紙動畫衍生的「動影」(通稱電影)。動影最初是跟「靜影相片」一樣以膠片儲存。後來改成用帶有磁場的膠帶儲存,啟動了 video 的時代。 (Video 這個英文字只呈現功能,沒有呈現體質,中文好像還沒有出現適當的對應詞彙來把磁場儲存的定影跟膠帶的直接影像區別)

現在的 video 已經不用到膠帶上的磁場,而用其他電子技術了。

文字呢?現在不靠書寫而靠電子文字檔跟圖檔了,雖然書寫並沒有被排除。電子文字檔跟點子圖檔的體質不一樣,但是可以互相大略轉換。

收藏、傳遞、儲存故事可能會接觸到以上各種「傳遞與收藏的管道與物件」,因此,瞭解這些常識是有幫助的。 8:15 2018/10/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