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4, 2020

別緻事業、特殊領域 ( 探索一個創業、創領域的故事)

20:07 11/25/2020

可能的話題草案,順序尚未考慮。

  1. 特殊事業(包括願景、操作、經營、與永續方式)的範疇與特點
  2. 特殊領域(包括方法學、研發、及養成的方式)的範疇與特點
  3. 「發想」的故事--怎麼想到哪些事情,想法經歷過什麼變化
  4. 發展與開發的經歷中所牽涉到的重點、要點、轉折點、秘方(考慮保留事業機密與敏感事項)
  5. 發展過程中所遇的
  6. 發展過程中所遇的
  7. 發展過程衍生的感想、理論、與教訓
  8. 感謝的話
  9. 給後輩的話  (22:36 2020/11/26)

訪談(引言)者的承諾https://draft.blogger.com/u/1/blog/post/edit/1208078036902421654/7238233895616839554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20

聖歌隊學--有人在談嗎?

2:28 2020/11/19

假如這個領域還沒有形成,有心人士無處可學習,我們可以考慮啟動視訊工作坊,邀請大家,不分地域、距離、時間,一起來探討,當然也可以用付費方式來提供研究者的耗費,或當做其他公益款的管道。若有神學院願意開課,當然也歡迎。要避免在特定教會裡進行,以避免被認為在影射哪樁事情。有關聖歌隊的種種見解可能涉及主觀與個人聲望。

21:45 2020/11/18
今天好樣式我第一次想到這個話題,這個領域。若要談聖歌隊學,有哪些次領域呢?

  1. 聖歌隊是什麼?有哪些相似的詞彙、相似的組織、相似的現象?
  2. 聖歌隊的歷史
  3. 聖歌隊的神學基礎
  4. 聖歌隊的哲學基礎及哲理
  5. 聖歌隊的心理會學基礎
  6. 聖歌隊的社會學基礎
  7. 聖歌隊的社工學基礎
  8. 常見的聖歌隊組織、制度、習俗、人力資源管理與經營、財物現象、物品管理現象
    1. 組織
    2. 制度
    3. 習俗
    4. 人力資源管理與經營--各個角色的產生、消失、任用、評鑑、報償
    5. 物品、場所(設備、設施)的管理
  9. 常見的聖歌隊功能、操作、問題
  10. 聖歌隊的潛在問題(與展望6:38)
  11. 聖歌隊的藝術與技藝

2:27 2020/11/19 這裡有一篇文章可納入素材。
https://tcnn.org.tw/archives/71100 
◎宋明理雪

有位同為聖歌隊的友會肢體告知我,他們教會聖歌隊的座位被改回與會眾呈90度的方向排列,聖歌隊前隊長夫婦為此細故就沒到教會。

友會的聖歌隊獻詩者的椅子,一直排成與會眾成90度的格局,這對夫婦擔任隊長時,就把椅子調整成與會眾座位平行,只是居前面幾排。自從那對夫婦卸任之後,換人當隊長,馬上把位置調回原來的樣子。

沒想到這對夫婦高調的告訴牧師和大家,若不調回他們主張的格局,他們就再也不到教會了。基於聖歌隊自治的民主原則,牧師也不好做聲,而這對夫婦就真的離開這間教會,再也沒出現過。

聖經中,耶穌教導吾人寧可坐在下座,必要時主人會請你上座,而不要一開始就上座,讓主人請下來就尷尬了。謙卑先坐下位的道理很好理解,至於團隊的座位究竟應該如何排列,這關係到禮拜學的研究。然而,無論團隊坐哪裡都各自成理,該教會通常獻詩時都會站到台上、面對會眾,所以,沒獻詩時坐哪裡有那麼重要嗎?

原來是有人擔心聖歌隊的位置若呈90度,新朋友會不敢坐,或坐錯被驅趕產生誤會而不來教會。總之,無論如何安排座位的格局,均可言之成理,各有優缺點,有時改變一下又何妨。

位置重要嗎?當然。越沒自信的人把位置看得越重要;真正重要的人,他坐哪裡,那裡就是主位。所以,這對夫婦不知道是來敬拜上帝的,還是來主張聖歌隊座位的?奪權與愛主孰輕孰重?他們離開是教會的考驗,也可以激發大家去思考,如何進行與人無傷的服事,這恐怕是一輩子的學問。(作者為嘉義中會東後寮教會會友)

2:42 2020/11/19
組織實例:高雄德生教會  https://www.tschurch.org/choral/
6:33 2020/11/19 many choirs in one congregation http://www.broadwaybaptist.org/music 
6:43 rehearsal https://www.jstor.org/stable/23552319?seq=1
6:47 A case for the church choir https://www.reformedworship.org/blog/case-church-choir
13:01 202011/19 濟南教會 1989 年起 ,聖歌隊指揮改為外聘方式,聖歌隊的指揮為專職人員,先後歷經陳琇玟、陳勗生、李珮琨、陳敏芳及林美智。這段期間,聖歌隊的組織及練唱更制度化,尤其獻唱的曲目更加廣泛,從古典聖樂到現代詩歌都有,因為有了專職的指揮,使練唱、發聲、歌曲的演唱更有系統,並曾參與對外的演出;而聖歌隊成員也涵蓋各年齡層次,不再只限於青年團契和社青的參與。

近年來,除了每週的固定詩歌練唱,聖歌隊每年不定期舉辦音樂講座、以及音樂服事培訓系列課程 ( 合唱基礎樂理班、聲樂班 ) 來提昇大家的音樂素質及服事品質;也舉辦年度音樂靈修營,廣邀各團契詩班成員共同參與;透過音樂與靈修,讓大家更加瞭解聖樂服事的意義,並增加彼此與其他團契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聖歌隊以優美的歌聲,帶領會眾敬拜上帝來榮耀主。聖歌隊是以教會內的音樂事奉為主,除了帶領會眾崇拜與固定的獻詩,也包括教會內節慶及會友慶慰的獻唱等。
http://www.chi-nanchurch.tw/reunite/fellowship/choir

2020/11/19 18:45 聖歌隊位置 https://blog.xuite.net/kotengblog/wretch/174257859

每當禮拜堂在設計階段,總要面對這樣的問題:聖歌隊座位要安排在那裡?

這問題一出現,難免就要經過一番的討論、或者嚴重一點的說就是爭論。最後的定案有時是圓滿的,有時卻也會爭議不斷。其實這樣爭議的癥結點並不在於建築的問題,而是大家對於聖歌隊角色的認知有相當大的差異,或者更直入核心問題來說,就是對於聖歌隊在禮拜中的角色認知有差異,對於禮拜的本質偏離信仰核心所致。

當我們討論聖歌隊的職分,也是要回到這樣的根本來思考。

在我們所常見的聖歌隊位置的安排,大致上可以看到幾種方式:

1 像是古亭教會這樣坐在會眾席與講台之間,側座,獻唱時在這個座位上獻唱。

2 在上列座位上坐著,獻唱時卻要走到台上排成演唱的型式獻唱,唱完再回原座位上。

3 坐在會眾席上與會眾同一個方向,獻唱時在原座位上獻唱。

4 坐在會眾席上與會眾同一個方向,獻唱時走上台 上排成演唱的型式獻唱,唱完再回原座位上。

5 坐在講台上,也在講台上獻唱,禮拜全程坐在台上。

6 坐在禮拜堂後方閣樓上,就在這裡獻唱,禮拜全程坐在這樓上。

不同的座位現現出不同的禮拜意義,不同的感受,也塑造出不同的信仰行為。

演唱者

基本上在台上獻唱的方式最接近演唱的型式,表演性最強,因此演唱者不自覺的感覺到演唱者的重要性,演唱是否獲得聽眾的肯定,甚至掌聲成為重要的指標。

不可諱言的說,一般大家都感受到聖歌隊演唱的型式,會眾也不自覺的接受這樣的方式,回到禮拜的真實意義,當人的表演高於上帝的位置時,這是真正對上帝的敬拜嗎?這是要反省的一點。

傳講信息者

當聖歌隊在台上獻唱的時候也不一定是在演唱,當他們唱的詩歌是與證道的主題相契合,成為信息的一部份,當他們獻唱的時間點安排與證道相配合,自然這個獻唱成為信息的一部份,聖歌隊自然是一個傳講信息者的角色,不論他們站在何處獻唱,都不失他在禮拜中的意義。

獻祭者

我們說聖歌隊獻詩,隱含著聖歌隊作為獻祭者的角色,這個角色是因為獻唱所選的詩歌而顯出來,當他們唱的是讚美,是認罪,是禮拜的詩章,是回應詩歌,帶領會眾更加容易融入禮拜的情境中,那是祭司的角色。所謂祭司就是橋樑,在神人之間構築出來的橋,讓人更容易接近神。基督教傳統的禮拜中,聖歌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在這個位置上。我們可以在傳統的天主教彌撒中,或者傳統基督教禮拜慶典中看到這樣的場景,這是多美的情景啊!聖歌隊每每在禮拜中各不同階段唱出那情境的禮拜詩章,像是背景音樂,又帶出將要進入的主題,幫助會眾進入禮拜中。

讚美者

我們的禮拜司會常常這樣宣布說聖歌隊讚美,或者說請聖歌隊帶領我們讚美上帝,有時也說聖歌隊替我們讚美上帝,到底有何差別呢?那一種正確呢?聖歌隊本身是在讚美沒錯,但是他們的讚美不能孤立存在於禮拜中,終究是與群眾相結合的存在,他們不是在替會眾讚美,也許帶領會眾來讚美更切合信仰的意義,聖歌隊唱出來,會眾用心意還應和這個讚美。

敬拜者

聖歌隊在整個禮拜程序中究竟不是全場的主角,隨著節目進行忽隱忽現,當他們不唱詩歌的時候,到底是什麼角色?這個問題就指向到聖歌隊坐在講台上很剛尬的問題,當證道的時候,聖歌隊也不是信息傳講者,為何要坐在上面交頭接耳,影響會眾的注意力,這時候他們成為會眾的一部份,要一起聆聽、敬拜,若要他們從台上走下來,這是在禮拜節目安排上花時間的問題,也是不具有意義的動作,聖歌隊員作為禮拜中的敬拜者的一員,是很重要的認知,這個認知讓他的座位安排在會眾席中,或者在會眾與講台之間成為一個比較平衡的角色,或者坐在後半段的閣樓上也都是可以接受適當的方式。

從這些不同的角色的探討,更讓我們認識聖歌隊在禮拜中式隨著禮拜進行而改變,他是主禮者,是陪伴服事者,也是群眾之成員,聖歌隊員要有這樣的認知,才不至於喪失參與禮拜中信仰之造就,我們作為會眾之成員,也要有這樣的認知,更能幫助我們在禮拜中體驗到真實的敬拜。    (蘇希宗)


2020/11/19 19:11 

2010/7/24 12:20 禮拜、音樂、聖歌隊-穩固的信仰是聖歌隊的根基-https://tcnn.org.tw/archives/66526


一 最美的讚美直接來自心靈:


歌唱,是上帝賜人最美妙的樂器。在其他樂器還沒發展以前,人們的嗓音已經陪伴人們創作不少動人的樂章。就算樂器發展之初,其演奏的方式也是模仿著人歌唱的方式。音樂最動人之處在於它直接觸動人心,當一群人從心靈發出美妙的讚嘆時就有如天使一般的純淨明亮。因此,教會一直以來就認為人的聲音是讚美上帝最好的樂器。奧古斯丁說:「好的唱歌歐咾,卡贏雙倍的禱告。」禮拜中聖歌隊的讚美有如天使一般,替會眾唱出心中對上帝無比的讚美。聖經說:「當口唱心合的讚美主(弗五:19B)」,藉著聖歌隊的口會眾們眾心相合的讚美主,這是神所喜悅心靈與誠實的敬拜。


但是,當人們將聖歌隊的服事當成僵化的禮儀時;當人們將聖歌隊不再當成敬拜的一部分時,總總問題就一再的浮現。這時連自己的口所唱的心都不能一致,如何感動人?這樣,如何成為上帝所喜悅心靈與誠實的敬拜呢?


或許有人會問:什麼是「當人們將聖歌隊的服事當成僵化的禮儀時」;什麼是「當人們將聖歌隊不再當成敬拜的一部分時」呢?要回答這一問題並不容易,因為每一種狀況皆不同很難做一統一判斷。但是若聖歌隊持續出現了遲到、早退、練習時愛說話、並不在意所唱的內容隊信仰的反省、甚至聖歌隊所選擇的曲子與當日講道無關,那這個聖歌隊實在應該警醒了。


二 聖歌隊哪裡出問題了:


筆者曾問服事教會的聖歌隊,請他們想一下我們的聖歌隊有哪些問題或困難需要幫助或改進的。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需要再學習正確的發聲法;也有人要學樂理;有人要加強視譜或音凖訓練。看起來每個人都極在意自己在聖個隊有沒有專業的音樂能力,能唱出美妙的歌聲。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在一個偏遠山區的修道院裡,有一群修士在那過個苦修的生活。他們每天規律的過著七次祈禱與禮拜的生活,其他時間不是工作就勞動種植以維持物質所需,生活極為單調與辛苦。


    某日有一消息傳來,一位極為出名的聲樂家在附近的城市演出,他會路過這間修道院到另一城市表演。因為這段路極為偏僻荒涼前後都沒有旅館,因此他的經紀人請求能在修道院過一個晚上。對於這個處於荒郊野外、生活單調清苦的修道院而言,這是一件大事。修道院的院長也基於信仰原則接待這位遠方的旅客,並且在多位修士的提議下在當天晚禱時間請他演唱。


演唱家基於感謝與回饋的心,選了一些與教會有關的曲子盡力演唱。當晚真是賓主盡歡,許多修士深深感到他們一輩子可能再也聽不到這麼美妙的歌聲了。更多的人是在感謝上帝的賞賜與美妙的歌聲縈繞下入睡。院長也覺得今天的決定實在是順應民意啊,就在滿足與喜悅中鶩然聽到一些天使在對話。


甲天使說:「奇怪,平常這個時間不是都有很美妙的音樂嗎?」


「是阿,同心的讚美主是多麼的美。就是這樣我們每天才不缺席的來參與敬拜的。」另一說。


丙說:「但是今天已經過了時間了,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是我看錯時間了嗎?」


「是這個時間沒錯啊」甲說。


乙說:「我看今天可能沒有敬拜了,我們回去吧!」


「是喔,唉!真是白來了一趟」


「等一下,等一下」院長快步追趕,結果摔了一跤。


醒來時發現人已經從床上跌了下來,而且全身是汗。


「哦!還好,是一場夢啊。」


隔天更令他冒冷汗的是:幾乎所有修士都做同一個夢,這讓他們好好的反省,更清楚了解禮拜與音樂的意義在哪裡。


三 心靈與誠實的敬拜才有好的教會音樂:


其實,大家都清楚心靈與誠實的敬拜是神所喜悅的。教會音樂的運用需要有禮拜與神學為基礎,而禮拜與神學學需要有聖經與信仰為基礎。聖歌隊是教會中經過訓練的敬拜團體,更應該如此。但是在教會生活中確實時常忘記,有時是不經意;但有時候卻不在意的將聖經的信仰丟在腦後。


最近南台灣有一個人數已經超過千人的大型教會,因為不是長老教會體系所以很早他們就採用敬拜讚美的方式禮拜。但是最近牧師與一些輩份比較年長的執事(他們是執事制度)懷念起從前聖歌隊的敬拜,提議教會組織一個聖歌隊。他們聘了一位指揮及一位司琴並招募一些隊員每週練習,希望每個月能獻詩一次。幾個月後當他們看到收支報表時嚇了一跳,這個聖歌隊的人事費用以及每次練習後的便當開銷需要好幾萬元。這時開始就有其他執事質疑說,這麼多的開銷結果是每月一次的獻詩是否合於效益。當然對於每個星期天有四場禮拜,一個月就有十六場禮拜的教會而言,一個月一次的獻詩是效益低了一點。但是教會作事情不是以成本效益為優先考量,是否合於效益問題是需要另外討論的。但對於聖歌隊的問題,他們的執事會卻無法提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四 聖歌隊的特質:


其實要處理這個問題並非難事,首先要清楚知道教會要的是合唱團或是聖歌隊,此二者性質完全不同。若定位為合唱團,表示這是一個社團活動性質之合唱團。教會協助組織並招募團員,甚至可以招募社區居民使它有宣教功能。活動方式以練唱以及定期開辦音樂會為主,偶爾可邀請至教會禮拜中獻唱。這樣的團體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費用須由全體團員負擔,教會提供場地與水電;甚至初期可以協助他們3-5年的經費,期待經濟能獨立自主,收支平衡。


若定位為聖歌隊的話,就完全不同了。聖歌隊主要活動是為了教會禮拜的服事,因此招募的團員需要是基督徒甚至清楚服事的目標者。而更重要的指揮,他除了要有指揮的專業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有神學和禮拜學的訓練,且要能預備或計畫教會中每一場禮拜的音樂工作,帶領聖歌隊團員以及會眾進入神所喜悅的禮拜。當計畫每一場不同形式的禮拜時皆能考慮符合信仰、禮拜神學,並適應民情文化適當的應用各種形式風格的音樂。


若以另一角度而言,聖歌隊屬於教會音樂服事的團契,而指揮是一個具有音樂專業與神學信仰能力的輔導。他能帶領聖歌隊團員在每次練習時與服事中,體現基督的臨在;經驗同工之間彼此為基督屬靈的肢體,幫助每位參與者屬靈生命不斷提升。說到這裡一定會有很多牧師感嘆的問:「這種夢幻聖歌隊指揮,要去哪裡找啊?」


五 教會音樂人才之搖籃:


很清楚的一個具備信仰、神學和禮拜學專業的指揮不是一般音樂系所能找到的。如今台灣音樂系所眾多,國外學成歸國的也不少,每年投入音樂工作專業者不記其數,但他們卻不一定能如前所說適合成為教會音樂工作者。正是這個因素,神學院培養教會音樂人才更顯其特殊與重要。神學院音樂系所和一般音樂系訓練有相當大的不同:除了要有一般專業音樂之訓練外,更要有神學、信仰、靈修生活的培育。對於教會音樂系的學生而言,還要具有在不同禮拜形態中處理音樂的能力。從最傳統天主教和聖公會高教派的禮拜;至宗教改革後基督教以話語為主的禮拜;到今日靈恩運興起的敬拜讚美,都能適時的運用不同形式的音樂,包含會眾詩歌與聖歌隊的應用。甚至他們還能處理普世教會與本色化問題,適當的將本地音樂運用在禮拜中,為普世教會音樂提供新樂章,也呈現出基督與當地文化的接連。這樣扎實的訓練教會音樂工作者一定是教會所喜愛,且求之不得的。


若教會音樂系的學生忙著教琴、兼課、打工;若教會音樂系為了與一般音樂系所競爭而培養演奏專業、頒發演奏證書,這顯然搞錯方向了。這不是說教會音樂不注重專業音樂能力與技巧,而是說教會音樂工作者清楚知道,專業音樂能力與技巧如何適當的在禮拜中展現。因為教會音樂工作者的舞台不在教音樂班或是一般的舞台表演,而是在禮拜與信仰生活。


六 反思:


很清楚了禮拜學是教會音樂應用的準則,而禮拜學需要有神學做為基礎,但是神學是不能離開信仰經驗而獨立存在。一個好的教會音樂工作者需要具備以上的訓練,同樣的好的教會音樂也須符合以上的條件。


    有人會說現在教會年輕人越來越少,要唱聖歌隊的人已經很難找了還說那麼多實在不切實際的話。何不改變禮拜方式,讓大家快樂高興來做禮拜,用多一些比較流行曲調的音樂吸引人不是很好嗎。


    其實,這些問題要和今日教會人數減少,宣教工作不力,信徒的靈命與信仰品質低落這些問題一起討論。是整體的問題,不可切割解決。若要以吸引人為目標那就找一些有名的藝人,或華麗的綜藝表演團體這樣更吸引人。但是教會音樂之所以吸引的人,是要邀請他們成為耶穌基督的肢體,而不是曲終人散之後大家互不認識的烏合之眾。


若能清楚這點:『禮拜與教會音樂最基礎的目的是邀請人成為耶穌基督的肢體,以基督的生命活在現世中。』那禮拜豈會僵化、參與聖歌隊的服事者豈會遲到早退;聖歌隊指揮更不會所選的曲子與牧師講章、禮拜主題無關。


其實我們只要讓禮拜是禮拜、讓教會音樂成為真正的教會音樂、讓聖歌隊成為聖歌隊,這就是了。



2:07 2020/11/20
合一而唱,讚美神-聖歌隊服事 (新店教會個別見證)
進入教會最快可以征服人心的應該算是「音樂」,因為最常聽到人說:「很喜歡教會的音樂、詩歌….」等,但這都只是站在一個欣賞者的位置,領受上帝的恩典,而進入聖歌隊卻是擔任祭司的角色,有時是帶領會眾向 神禱告,有時將 神的話語和信息向會眾宣告,所以,聖歌隊的服事是一件又美又喜樂也很享受的服事。

  『從上帝那裡來的惡魔臨到掃羅身上的時候,大衛就拿手而彈掃羅便舒暢爽快,惡魔離了他。』(撒母耳記上16:23)可見音樂的服事是有權柄的服事,在昔日大衛用琴奏樂趕走糾纏掃羅的惡魔,相信上帝也要在今日加倍的使用音樂服事的人,讓我們口唱心合的讚美 神,且讓聖歌隊的成員們,分享上帝放在他們心中那首美妙的歌,如何感動他們甘心樂意的,在每個週六的晚上分別為聖,將時間和體力獻給 神:
http://www.stpc.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2:choir-001&catid=59&Itemid=150

2:16 2020/11/20
2020.03.08 記者魏麒原新北報導
基督教研究智庫TABLE TALK》讓禮拜成為禮拜 仰望上帝的慈愛與公義
https://krtnews.tw/chinese-church/local/article/22017.html

2:27 2020/11/20









20201204081240
讓禮拜也復活

https://blog.xuite.net/kotengblog/wretch/174259192-%E8%AE%93%E7%A6%AE%E6%8B%9C%E4%B9%9F%E5%BE%A9%E6%B4%BB

Virtual rehearsal http://spotlight.wordchoralclub.com/pages/1790961/22049

Virtual rehearsal https://blog.chorusconnection.com/virtual-learning-taking-your-choir-rehearsals-online





Thursday, November 12, 2020

新意:人力服務三層敘薪法

11/15 16:31
 「三個僕人」的比喻到底在講什麼才對,輪不到我來論述。我只是要從那個比喻開始思考,延伸到其他的議題。耶穌的道理包含很基本的「契約論」,也就是承諾。在職場上,當然有「委託」、「報償」、「承諾」的現象與倫理。有趣的是我所知道的職場沒有聽說是「受雇者提出願景來吸引雇主」的,也沒有聽說雇方鼓勵員工在接受任務時或是工作進行一段時間後提出改善構想或計畫。

這個比喻也包含一項我沒有聽過的意涵:把那一千銀轉那位拿五千的,是增加任務還是當作獎賞?經文裡沒有講清楚,只好自行應用了。 為什麼不分一些給那位拿兩千的呢?這,永遠不會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各自想像,各自應用吧。

以前聽的是「報償論」,現在想到的是「任務加重論」。 好的工人會不斷地增加負擔, 直到承受不了。有沒有聽說有人在進行職場任務的舉重訓練?很自然的訓練其實早就存在,就是「跑堂業」,我深受其惠。16:57

11/13/2020 5:10

睡不著覺的夜晚往往夾帶著新意。這回,不是累積數日的思考所得,而是突然冒出來,回應/延續一個常年老問題的新點子。或許也是從最近的一篇講道稿得到的引思。

老問題:一個事業團體如何估算員工的價值來給予適當的報償,才可能使人才發揮、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呢?過去,只知道兩種相反的方法:我在飛機製造公司經歷過的「市場決定法」跟我在勵馨基金會經歷過的「學歷為底,職責為輔」的「資格加任務」法。兩種方法的優劣可能到處都讀得到。

新點子:參考「五層行為」、「三層教育」的理論,配搭耶穌的「三個僕人」比喻,所」產生的「比對目標與回顧的成果鑑定法」。

五層行為:肢體動作、技術應用、人力經營、目標導向、附加價值。
三層教育:訓練「認知與解讀」、訓練「重整既有知識產生並推廣新知識或新應用」、訓練「探尋、建立、推廣新知識或新技術」
三個僕人:三層交託的份量,兩層處理方式。三層額外報償。(馬太福音 25:14-30)這個比喻在這裡的應用要點不在於細節,而在於「不同的交託」、「不同的處理」、「不同的報償」所引發的思考。

新的點子:

印象中,過去只知道雇方有期待、交託、驗收、報償,而沒有聽說勞方有目標、期待、成果。(其實,在飛機公司後期有經歷過「由員工提出目標與成果」接受驗收,但是缺乏「配合五層行為與三層教育的計畫與約定」。在沒有檢視市場現狀的情況下,現在要提出來的,是根據契約論把雙方對於任務分配與驗收的思考納入分工、敘薪、與報償的系統裡。這會牽涉到許多制度細節與操作。(由於電腦開始異常,暫停在這裡)。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