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8, 2018

G001 story management (Mandarin) 經營故事 10 團隊方式進行故事經營 the team approach to story management

 自古以來,故事通常由天才的文學家或其他藝術家個人獨自經營。必要時需要特殊技能、時間、或精力的部分另聘專家處理。

在那種專家掛帥的模式裡許多珍貴的凡人故事只好流失了。現在要嘗試推動的是由一些不可能單獨經營故事的人透過團隊合作來進行,處理一些專家不願意花時間的故事。這些人成群合作的基本前提是「每個人沒有足以單打獨鬥的本錢」、「本來就不可能涉足故事企業」、以至「從來沒有想過要參與故事經營的事務」。

這些人若是年輕人就可能透過這樣的參與找到個人的潛力、新的眼光、與新的才能。若是年老的人,就會找到夠忙到最後一天的事業,好玩又有意義、有貢獻,可能留下典範給子孫或朋友們繼續品嚐無窮。

這些人成群合作的要領有哪些呢首先要讓大家看出有哪些直接跟間接的好處、技能、哲理、理論、前提、困難、障礙、等等。再來就是有哪些可能的分工方式、溝通協調的需求與技術。然後可能會需要認識如何分配利益,包括如何定價、判斷功勞、貢獻、障礙、與傷害。一切的分工合作都難免需要記錄、記帳、保存記錄、回顧與檢討、重整工程。   

一個最簡單也必要的練習題就是分工合作地記下整個團隊的故事。從動念、形成、成長、挫折、…、到收割、分享、延續,等等。

  • Genius writers or other kinds artists handle stories since ancient time. Where special skills, time, or energy is needed, an expert would be hired.     自古以來,故事通常由天才的文學家或其他藝術家個人獨自經營。必要時需要特殊技能、時間、或精力的部分另聘專家處理。 Chu kó͘ í-lâi, kò͘-sū tāi-khài sī hiah ê thian-châi chok-chiá, á-sī kî-tha chióng-lūi gē-su̍t ka ka-kī iōng chi̍t-ê lâng ê khùi-la̍t keng-êng. Pit-iàu te̍k-pia̍t kì-su̍t á-sî sî-kan ê-sî chiah lēng-gōa chhià choân-ka chhú-lí.
  • In the model of the expert, many precious stories or ordinary people have been lost. What we are trying to promote now is that some people who cannot run the story alone can work through teamwork and deal with stories that would not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experts. The basic premise of the group cooperation is that each participant has insufficient capability to take it all alone, and is impossible to get involved in the story business otherwise, and might never have thought about participating in the story business.     在那種專家掛帥的模式裡許多珍貴的凡人故事只好流失了。現在要嘗試推動的是由一些不可能單獨經營故事的人透過團隊合作來進行,處理一些專家不願意花時間的故事。這些人成群合作的基本前提是「每個人沒有足以單打獨鬥的本錢」、「本來就不可能涉足故事企業」、以至「從來沒有想過要參與故事經營的事務」。     Tī hit-chióng choan-ka chhōa-thâu ê bô-sek lāi-bīn chē-chē phó͘-thonglâng ê kò͘-sū chí-hó pàn hō͘ liû-sit khì. Chím-má chhì-beh thui-kóng ê sī iōng chi̍t-kóa bô-khó-lêng tan-to̍k keng-êng kò͘-sū ê lâng thàu-kòe thoân-ttūi ha̍p-chōe-ok-kámlâi chin-hêng, chhú-lí chi̍t-kóa “choan-ka bô goān-ì ēng sî-kan ê kò͘-sū”. Chia-ê lâng sêng-kûn ha̍p-chōe-ok-kámê ki-pún chiân-tê sī “múi-chi̍t-ê-lâng bô hit-chióng kàu-gia̍h ka-kī chi̍t-lâng hùn-tò͘ ê pún-chîⁿ”, “pún-lâi chiū bô khó-lêng sia̍p-ji̍p kò͘-sū khì-gia̍p”, kap “chāi-lâi m̄-bat siūⁿ-beh chham-ú kò͘-sū keng-êng ê sū-bū.”
  • If these people are young people, they might find their hidden potential, new vision and new talent through such participation. The older participants might find some new careers that keep them occupied through their last days. It is fun, meaningful, and helpful with legacy for their grandchildren or friends to savor.    這些人若是年輕人就可能透過這樣的參與找到個人的潛力、新的眼光、與新的才能。若是年老的人,就會找到夠忙到最後一天的事業,好玩又有意義、有貢獻,可能留下典範給子孫或朋友們繼續品嚐無窮。     Chiah-êlâgn nā-sī iáu-koh nî-khin, chiū khó-lêng thàu-kòe chit-iūⁿ ê chham-ú chhōe-tio̍h kò-jîn ê chiâm-le̍k, sin ê gán-kong, kap sin ê châi-lêng. Nā-sī nî-lāu ê lâng, chiū ē chhōe-tio̍h ū-kàu thang bô-êng kàu sāng-bóe-ji̍t ê sū-gia̍p, hó-sńg kohū ì-gī, ū kòng-hiàn, koh ē-thang lâu kóa tián-hoān hō͘ kiáⁿ-sun kap pêng-iú kè-sio̍k phín-sióng bû-kiông-chīn.
  • What are the principles in running the groups? First of all, let everyone visualize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benefits, skills, philosophies, theories, preconditions, and difficulties, obstacles, and so on involved. Then everyone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possible divisions of labor, the needs and the technology for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Then everyone might need to know how to distribute benefits, including how to price the contribution, recognize and judge the credits, direct contributions, obstacles, and harm. Al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will inevitably require documentation, accounting, record keeping, review and review. Reforming the project. 這些人成群合作的要領有哪些呢首先要讓大家看出有哪些直接跟間接的好處、技能、哲理、理論、前提、困難、障礙、等等。再來就是有哪些可能的分工方式、溝通協調的需求與技術。然後可能會需要認識如何分配利益,包括如何定價、判斷功勞、貢獻、障礙、與傷害。一切的分工合作都難免需要記錄、記帳、保存記錄、回顧與檢討、重整工程。     Chia-ê lâng kui-tīn beh ha̍p-chok ūsím-mih iàu-léng neh? Tāi-seng, ài hō͘ ta̍k-ê khòaⁿ ē chhut ū sím-mih ti̍t-chiap kap kàn-chiap ê hó-chhù, kì-lêng, tia̍t-lí, lí-lūn, chiân-tê, khùn-lân, that-gāi, téng-téng. Koh-lâi tō-sī ū sím-mih khó-lêng ê hun-kang hong-sek, kou-thong hia̍p-tiâu ê su-kiû kapkì-su̍t. Jiân-āu khó-lêng ē su-iàu jīn-sek jû-hô hun-phòe lī-ek, pau-khoat jǔ-hô tēng-kè, phòaⁿ-toàn kong-lô, kòng-hiàn, that-gāi, kap siong-hāi. It-chhè ê hun-kang ha̍p-chōe-ok-kám long lân-bián su-iàu kì-lio̍k, kì-siàu, pó-chûn kì-lio̍k, hôe-kò͘ kap kiám-thó, tiong-chêng kang-thêng.
  • One of the simplest and most necessary exercises is to keep and manage the stories of the entire team through a division of labor, from conceptualization, formation, growth, frustration, ..., to harvesting, sharing the benefits, continuation, and so on.     一個最簡單也必要的練習題就是分工合作地記下整個團隊的故事。從動念、形成、成長、挫折、…、到收割、分享、延續,等等。     Chi̍t-ê chòe kán-tan iā sī pit-iàu ê liān-si̍p tê chiū-sī “ēng hun-kang ha̍p-chok ê hong-sek chiong thoân-tūi ê kò͘-sū kì-loh-lâi”. Tùi tōng-liām, hêng-sêng, sêng-tiòng, chhò-chiat chhò-pāi, tuǹ-teⁿ, téng-téng.

Monday, September 24, 2018

G001 story management (Mandarin) 經營故事 09 「故事經營」的行動與動作,應用五層行為的理論

0:32 2018/9/25 Tuesday


想不到「行動」、「動作」、與「行為」竟然很少人在談。這裡有一篇稍微接近我在找的。 但是不夠拿來直接應用。

簡單講,要敘述人的行動可以用我所掰的「五層行為理論」來進行:動作、行動、行為、欲果/效、延伸果/效。這樣才能掌握、處理針對每個人的作法。

詳細的內容當然是要在規劃的進度中處理。我們需要用這五層的架構來敘述誰怎麼處理什麼事。必要時如何檢驗、補救。

0:40 2018/9/25

G001 story management (Mandarin) 經營故事 08 如何研讀故事,用什麼工具?

0:15 2018/9/25 Tue

故事除了用聽的,也有用讀的。故事經由文字記錄之後就是透過「讀」來傳遞的。

談如何讀故事,就要先談談誰(哪種角色)為何而讀。

「故事經營團隊」的成員讀所經營的故事有許多時機。若是要嚴肅進行故事的經營,就要考慮「有效的閱讀」、「有用的閱讀」、及「讀後又怎樣」如果故事被翻譯成其他語文了,就要再增加檢驗式、比對式的閱讀了。當然,讀後的紀錄(誰在何時讀過哪一版,有什麼發現)也免不了了。

每個經營團隊,尤其是打算出版獲利的話,都可能需要設計出那些記錄的方法及工具。
0:24 2018/9/25

G001 story management (Mandarin) 經營故事 07 取出收藏的故事 (故事的擷取)

23:19 2018/9/24 Monday

取出收藏的故事有什麼好談的呢?

假設故事在收藏時已經處理隱私性,讓人無法立即看出人名,以及其他可能使人看出相關人員的身份的線索。

沒有特別研究的情況下第一件想到的是,「誰有資格進倉庫取故事?」這是很矛盾的事。既然收藏故事了,就希望讓人看到、聽到,讓故事發揮效應。同時卻也不希望被任何人拿去,影響到商業利益。除了商業利益之外,還有著作權的維護。著作人格權是經常被忽略或濫用的一件事情。有時是原作者會被變成抄襲者,有時則是原作者被連結上「已被竄改的作品」,而受害。因此,在收藏及儲存時也要先打點好取擷的保護措施,包括執行保護措施的要領及實施細則。

收藏時需要管理員的角色。取擷時也需要。一般敏感資訊的管理會包括留下取擷的痕跡,以便在必要時找得出誰在什麼時候取出。

0:01 2018/9/25 Tuesday

著作人格權 http://www.rclaw.com.tw/post-253-1879
不行使著作人格權 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9&aid=2565
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
-----

11/4/2018 Sun 1:07 AM
談資訊/資料的擷取必定會想到「為何而取」,也就是說取了要做什麼用途。
一般而言,第一種用途當然就是要閱讀囉。閱讀之後呢?可能是要朗讀,也可能是要研讀。也可能是要複製、延伸、引用,論述、...那這些用途跟擷取有什麼關係呢?

當所涉及的故事有多種不同的版本在同一個地方收藏的話,擷取的方法就會因用途而異。有些版本不見得是某些用途的最佳版本。這或許是在收藏的時候就要欲埋伏筆的事情。在編目的時候著名適合/不適合哪些用途。

然後要看看擷取是個行為、行動、還是動作。假設是行為看看。

當擷取是個行為的時候,就會包含至少兩項的行動。擷取的行動有哪些?

若是在實體圖書館
  1. 查尋,看看資訊是不是存在,若是,以什麼體質存在。是文字、影像、或是聲音?是電子檔、單一本的珍藏版、還是市面上買得到的書本或期刊。再來就是要看存放在哪裡,要怎麼辨識。若是存在正統的圖書館裡,可能會有「叫號」,就是一個可以做為辨識跟排序用的編號(通常是編碼)。
  2. 移動身體到存放的地方。
  3. 尋找那特定的實體。
  4. 伸手拿出那個實體
  5. 辨識確定是所要擷取的實體。(有時需要打開包裝看看內部)
  6. 攜帶所取得的實體到櫃臺去辦理借出。

若是電子檔

  1. 查尋,看看資訊是不是存在,若是,以什麼體質存在。是文字、影像、或是聲音?是電子檔、單一本的珍藏版、還是市面上買得到的書本或期刊。再來就是要看存放在哪裡,要怎麼辨識。
  2. 找出涉及的螢幕頁面
  3. 確定是所尋找的頁面,以肉搜或是「電子搜尋」來確定
  4. 瀏覽所展示的品項
  5. 若要下載,或許需要填寫必要的表格,取得下載的權利。
  6. 下載
  7. 存檔
11/4/2018 1:31 AM
-----
11/7/2018 12:31 AM 腦子空空卻覺得非寫不可。
「 擷取後的行動是什麼」跟擷取的行動有關。要設計擷取的方法也需要考慮擷取的行動、手段、與工具。

有時,擷取後只描一下就放棄了。有時,需要戰存一下,比方說,寫下一點點筆記。拿著筆記去作文章。有時需要複製以便慢慢研讀才知道要怎麼辦。有時也不想立刻行動,卻希望安排長一點的時間回來找出來細讀。找到的故事是要在講台上口述引用的,還是要在聊天時重述的、還是要非學術性的文章裡引用的、還是要在學術論文裡引用的。

簡單說,就是要不要繼續用、要不要保存原貌、要不要長時間保存、要不要原文引用、需不需要進行關鍵字搜尋、需不需要查目錄。

同時也要看看故事是以什麼模樣保存的:錄音檔、錄影檔、單張、雜誌、書本、市面還買得到的、絕版的出版品、古董書、電子文書檔、電子圖檔。

這看起來好像是在談需要應用故事而取出收藏品的人與情境。在談如何取出。其實,是要談如何收藏使需要的人方便取出。更重要的是避免一次取出之後就遺失,希望所收藏的故事能一再被取出、應用。以今天的科技來說,關鍵在於電子化,使取出故事的行動沒有破壞性與消耗性。一個人的取出不會影響其他人的取出。

可是現在也有圖書館把電子書設計成實體圖書館的模樣。有人借出,就不讓別人同時看到,直到借出的人還書。這是收藏品
經營者需要決定的策略,不單純是技術問題。什麼樣的故事需要受到保護與限制呢。這是另一個議題。 12:50 AM
------- 

21:45 2018/11/7 目前的技術已經進展到「電子檔下載」的「非消耗性分享」了。因此,需要考慮設法快速地把文字檔的故事轉成電子檔好方便大家搜尋、下載。
似乎需要把「擷取」與「收藏」擺在一起談。因為是一體的兩面,必須一起考量。

還有各更重要卻一項被忽略的重點,就是「擷取來作什麼事,做什麼用?」

大部分的人聽故事或讀故事,只為自己。聽過、讀過了就忘了。
現代從事故事經營的人人需要增加一項思考,就是如何傳播故事的存在、價值、與應用。過去,只有專家學者、傳道人透過書評或其他的講解來推廣故事。可是那太耗時,也太慢,因為必須讀完全書,徹底瞭解,全盤解讀。現代太忙,訊息太多,處理不完,許多書只好被割愛,許多故事被遺忘。現代人需要發展新的傳播、分享閱讀的方法。我想到的是「不要等到全書看完才寫書評」,而要「邊讀邊介紹(不是評論)所讀到的跟所聯想出來的」。透過社群平台傳播出去。

最重要的效益就是「講過或是寫過就會記得」。
這樣我們就可以嘗試一個練習題:
拿一個句子或一個段落來介紹,講出心得,誇越「四層感覺」及「五層行為」來分享所讀到的內涵(不只是內容)。所以或許需要談談內容、內涵、外延的區別。許多傳道人都早就有這種技能了。回去聽聽講道錄音就知道。22:01 2018/11/7

G001 story management (Mandarin) 經營故事 06 故事的收藏與儲存 storage of stories

18:41 2018/9/24

「故事的收藏與儲存」有什麼好談的呢?

自古,故事就有被收藏跟儲存。大家都一嘔在收藏跟儲存故事,不是嗎?下課!
-----
跟世間任何其他話題一樣,只要花精神去挖,去經營,就會發展出一大堆學問與技術。
我們來看看「故事的收藏與儲存」有什麼學問好談。

  1. 故事有多少種,每種的收藏與儲存都一樣嗎?
  2. 收藏跟儲存不是同一件事嗎?(漏一點點風聲:收藏是為了不要遺失,甚至是為了不要讓別人知道「有」、「在哪裡」、「不要被別人偷去」;儲存是為了要能方便取擷。)
  3. 故事可能用什麼物質狀態、什麼工具、技術收藏跟儲存?
  4. 有什麼困難或挑戰?
  5. 有什麼注意事項
  6. 需要什麼人才、設備、功夫?
18:51 2018/9/24
-----
7:35 2018/10/25
首先看看故事的物質體質。嚴格講是說故事被捕捉後所具有的物質本質。講白一點就是說,故事可能被轉型、收納成哪些種物件。

最古老的「故事傳遞方式」就是「講出來,聽進去」。也就是所謂口傳。口傳的訊息只靠人的腦袋與腦筋,不涉及,也無法談論收藏的方法。「口傳」跟「腦藏」的好處在於快速。缺點在於「易變」、不可靠,無法由他人搜尋。

有了文字之前,世界各地的老祖宗們都發展了圖像記錄與收藏法。也就是以圖畫記載故事。用水或是沙畫出來的圖像幾乎沒有牽涉到「收藏」的概念,因為不久就會消失。圖畫的最大缺點在於不容易呈現動態與變動。動畫的概念與技術應該不會太古老,至少應該是紙張普遍又低價之後才出現的吧。攝影與電影誕生之前的動畫是把分解動作畫在紙上,按照順序疊起來。用手捲曲成疊的紙張,然後慢慢放該讓紙張自動因為紙張的彈性而恢復平面的過程中自動翻頁,透過「視覺暫留」而造成「動感」。我小時候看過我二哥自己摸索創作的紙動畫。相信今天雖然卡通影片的製作仍然倚賴畫作,卻已經不需要用人工翻動紙角來呈現動態了。

有了文字之後故事就靠文字收藏與儲存了。但是仍不排除圖像的方法。(這裡講的圖像包括雕刻)

印刷術出現之後文字跟圖像都可能複製而傳遞了。而且收藏與傳遞的量相對地增加。圖書館也跟著出現了。圖書館跟博物館的主要不同在於流通。博物館的傳統功能在於珍藏。圖書館則要發揮流通的功能。流通的前提是要找得到所收藏的東西。也要容易拿得出操藏品的內容。為使用者,不只為收藏者,「編目」(編製目錄)變成關鍵技術與功能。編目也要包括稍藏地點/位置的目錄。


後來有了攝影術,圖像就增加了攝影成相片的方法了。而文字也可能經由攝影變成圖像保存下來。攝影術帶出複印術。最初的攝影製造出「靜影」,然後才出現有紙動畫衍生的「動影」(通稱電影)。動影最初是跟「靜影相片」一樣以膠片儲存。後來改成用帶有磁場的膠帶儲存,啟動了 video 的時代。 (Video 這個英文字只呈現功能,沒有呈現體質,中文好像還沒有出現適當的對應詞彙來把磁場儲存的定影跟膠帶的直接影像區別)

現在的 video 已經不用到膠帶上的磁場,而用其他電子技術了。

文字呢?現在不靠書寫而靠電子文字檔跟圖檔了,雖然書寫並沒有被排除。電子文字檔跟點子圖檔的體質不一樣,但是可以互相大略轉換。

收藏、傳遞、儲存故事可能會接觸到以上各種「傳遞與收藏的管道與物件」,因此,瞭解這些常識是有幫助的。 8:15 2018/10/25

How I sing Caro Mio Ben Taiwanese 漢字版

by Anthony H. Su 蘇希三 So͘ Hi-sam 2018/9/20 (pdf file in https://tinyurl.com/myCaro )

在我的音樂活動裡我從來沒有對聲樂課認真過。(因為可以說沒有真正拜師學過上過聲樂)因為要找到我的有限音域可以唱的樂譜並不容易。我也不想在買樂譜這回事上花錢。(實際上是沒有錢可以花在音樂活動上)

我想這一首著名的 “Caro Mio Ben” 夠簡單,音域夠窄,我可以在魯賓斯坦音樂俱樂部的聚會中唱看看。我應該還可以自彈自唱一番呢。在我發現這首歌對低音唱者相當友好之後,我右找到理由相信這首歌可以展現/開發低音的美。於是我認真研讀歌詞,試圖找出我可以/應該怎麼唱,來表現出歌詞的意境與感情,同時掩蓋我的弱點。後來,就發現一個令我吃驚的現象,就是說這一首歌的美妙不在於旋律好聽或是音色成熟。
我猜這首歌是沒有依據任何歌詞寫出來當練習曲唱的。歌詞好像是事後為了發聲練習而填上去應付的。有人說這是一手小型詠歎調,卻沒有提到歌劇的故事或是寫歌詞的人。做曲者的身份也一直無法確定。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說這是很受歡迎的練習曲跟獨唱表演曲。


當我試圖把歌詞翻譯成台語時,我又發現歌詞的意思與表情其實相當消極又負面。意思是說,我不應該想要引發聽眾的感動與正向回應。對我而言,就是我不應唱出美麗的音色。我需要另找路,找出另類表情的理由。

除了那些往下行進的旋律之外,最特別的是那看起來像是最重要的結論,就是那結尾的句子。

我把撰寫這一首台語歌詞的目標擺在「使歌詞與旋律結合,成為音色與咬字同步練習、同步發展、同步發揮的歌曲」。看起摨,這台語歌詞會促進發聲的順暢。背面的樂譜包含台語羅馬字跟漢字的歌詞

歌詞的意思大約如下(請注意結尾的歌詞如何配合旋律的結束):
心愛的阿妹,讓我來講看看
沒有你在一起,我的心情不知哪裡找得到,
心愛的阿妹,讓我來講看看
沒有你在一起,時間處理得很不好打發;

憨直的我,嘆氣不停!
別那麼殘忍,那麼頑固!
別那麼殘忍,那麼頑固!
別讓我再等!

心愛的阿妹,讓我來講看看
沒有你在一起,我的心情不知道在哪裡!

心愛的阿妹,讓我來講看看
沒有你在一起,我的心情掉到谷底!



未來計畫要在寫出兩節歌詞:一節是向夢中的人講話,不分性別;另一節澤是透過低音,來比較年輕的人表現出積極又正向的態度。

see https://tinyurl.com/CaromiobenAna 

How I sing Caro Mio Ben Taiwanese Tâi-gú pán

 by Anthony H. Su 蘇希三 So͘ Hi-sam 2018/9/20 (pdf file in https://tinyurl.com/myCaro )

Tī góa ê im-ga̍k oa̍h-tāng lāi-bīn, góa chāi-lâi m̄-ba̍t jīn-chin chiap-siū siann-ga̍k hùn-liān in-ūi beh chhōe-tio̍h ga̍k-phó͘ lâi sek-ha̍p góa iú-hān ê im-he̍k sī bô kán-tan, koh góa mā bô siūⁿ beh khai chin-chē chîⁿ bé ga̍k-phó͘.

Góa siūⁿ kóng chit-tè chhut-miâ ê koa, “Caro Mio Ben”, sī kán-tan thang-hó tī Rubinstein im-ga̍k khuh-lah-buh ê chū-hōe tiong chhiùⁿ ê koa in-ūi im-he̍k bô khoah. Tī góa hoat-hiān tio̍h chit-tè koa eng chhiùⁿ kē-im ê lâng chin iú-siān koh siūⁿ-kóng che sī hong-piān piáu-hiān kē-im ê súi kiam pang-chān lâng pôe-ióng kē-im hoat-siaⁿ hoat ê koa í-āu, góa siūⁿ-kóng góa eng-kai ē-tàng chi̍t-bīn chhiùⁿ chi̍t-bīn tī kǹg-khîm téng tôaⁿ chhut phōaⁿ-chàu. Gó chiū khai-sí Gó chiū khai-sí gián-tha̍k koa-sû, ài-beh chhōe-chhut góa ē-tàng/eng-kai án-chóaⁿ piá-hiān chit ê koa-sû ê piáu-chêng koh pī-bián hō͘ lâng thiaⁿ-chhut góa hoat-siaⁿ ê jio̍k-tiám. Jiân-āu góa chhoah chi̍t-tiô in-ūi hoat-kiàn tio̍h chit-tè koa m̄-sī beh piàⁿ soân-lu̍t ê súi mā m̄-sī kan-ta ūi-tio̍h hoat-siaⁿ hó-sè.

Góa ioh chit-tè koa tāi-seng sī tī bô kò͘-tēng koa-sû ê chêng-hêng siá chò hoat-siaⁿ ê liān-si̍p khek. Āu-lâi chiah kan-tan koh liōng-kî-iok-á chiong koa-sû thiⁿ ji̍p-khì. Ū lâng kóng chit-tè koa sī sió-hêng ê "ēng-thàn tiāu" (thó͘-khùi koa), chóng-sī lóng bô thê-khí sī toh-chi̍t-tè koa-ke̍k ê kò͘-sū á-sī chok-chiá. Kan-taū chi̍t-hāng bô-lâng bô hó͘-jīn ê sū, chiū-sī ta̍k-ê o̍h siaⁿ-ga̍k ê lâng lóng ē tú-tio̍h chit-tè ē-tàng thehchhut-lâi to̍k-chhiùⁿ ê koa.

Góa tehchhì chiong chit-ê koa-sû hoan-e̍k chò Tâi-oân ōe ê-sî hoat-kiàn ì-sù kapkám-chêng lóng put-chí siau-ke̍k koh hū-bīn tò-péng bīn, ge̍k-bīn), Ì-sù sī kóng chit-tè koa m̄-sī beh chhiùⁿ hō͘ thiaⁿ ê lâng hoat-chhut kám-chêng-te̍k ê chiàⁿ-bīn hôe-èng. Tùi góa lâi kóng góa chhiùⁿ chit-tè koa m̄-sī beh chhiùⁿ-hō͘-hó-thiaⁿ. Góa tio̍h-ài chhōe-chhut pa̍t-ê lí-iû, lō͘-sòaⁿ, kap piáu-chêng.

Tû-liáu hiah-ê loh-kiā ê siann-kù í-gōa, siāng ū te̍k-sek ê tiōng-tiám chiū-sī hit-kù thiaⁿ khí-lâi sī kat-bóe hit-kù, káⁿ-ná sī chòe ko-tiâu, chòe tāng ê kiat-gú,

Chit-tè Tâi-gú koa-sû bo̍k-phiau khǹg-tī beh hhō͘  chit-tè koa hoat-hui tông-sî thoàn-liān koh hoat-hui siaⁿ-tiāu kap ōe-gú nn̄g chióng liān-si̍p kap kang-hu. Chit-ê koa-sû khó-lêng ē-tàng chhiok-sêng  chhiùⁿ ê lâng hoat-chhut hó ê siaⁿ-sim.

Sim-ài ê a-moāi, góa lâi kóng khòaⁿ-māi,
Bô lí chò-hóe, sim-chêng bô-tè chhōe;
Sim-ài ê a-moēi, góa lâi kóng khòaⁿ-māi,
Bô lí chò-hóe, sî-kan chin phái-kòe.

Tiau-ti̍t ê góa thó͘-khùi bōe soah,
Mài hiah-nih chhân, hiah-nih sí-pán;
Mài hiah-nih chhân, hiah-nih sí-pán;
Mài-koh hō͘ góa tán!

Sim-ài ê a-moāi, góa lâi kóng khòaⁿ-māi,
Bô lí chò-hóe, sim-chêng m̄-chai tī-tōe;

Sim-ài ê a-moāi, góa lâi kóng khòaⁿ-māi,
Lí bô lâi-chē, góa sim-chêng lakkàu té!

Koh kòe ê kè-ōe siūⁿ-beh koh siá nn̄g-chatkoa-sû: chit-chat tùi bāng-tiong ê lâng kóng-ōe, bô hun sèng-pia̍t; lēng-gōa chi̍t-chat ēng khin-khin ê kē-im, phòe-ha̍p chú-tōng kap chiàⁿ-hiòng ê thāi-tō͘ , chhiùⁿ-chhut ū-hòe ê lâng tùi khah nî-khin ê lâng ê khoàn-bián. (ū-hòe ê lâng tùi khah siàu-liân ê lâng piáu-hiān chhut chek-ke̍k, chú-tōng ê thāi-tō͘.)

see https://tinyurl.com/CaromiobenAna

G001 story management (Mandarin) 經營故事 05 故事寫作的練習 Exercises of story-writing

2018/9/24 0:28

這是沒有聽過的事情。過去,只有擅長寫作的人才會去寫故事。不擅長寫作的人不會想要去寫故事,也不會被鼓勵去寫故事。現在我們要鼓勵大家寫故事,不論會不會,不論寫得好不好。這當然就是要提供機會讓大家練習寫啊!

這牽涉到鼓勵不會寫、不想寫、不敢寫、...的人開始寫。大部分的人一想到要寫故事就頭大,能溜則溜。

要鼓勵大家練習寫故事,當然要提出一些基本的地基:什麼需要練?怎麼練?練了又怎樣?要練多久?有沒有畢業或結業的設計?練會了又怎樣?練不成會怎樣?

進入練習的進度之前可以先收集大家的現狀:為什麼不寫?怕什麼?少什麼?多什麼?有什麼障礙?練習的設計需要考慮這些。

或許也值得設計一些個別化的練習題。說不定練習題本身就可編篡成書,讓練習者自習。成班練習有些好處,可以講講看。運用團體動力來推動集體練習的話,當然也要考慮可能引發的副作用,設法預防,也要設法在發生事故後救濟幾番,降低後遺症。

其實,練習是沒完沒了的。說不定只需要設計如何開始,如何組班來運用團體動力。提供永遠練不完的練習題。還可以設計出幾套把練習成果拿出來發表的機制。

把練習培養成風氣,鼓勵終身練習,使練習成為終身有效的娛樂與調劑(身心)健康的活動。
------ 講義 ------
11:25 2018/10/24
什麼需要練?什麼都需要練,都值得練,即使是已經非常熟練的技巧以需要經常練。
關鍵或許是「怎麼練」。怎麼區別「練習」、「演習」、跟「真槍實彈的實戰」呢?

 以前,這三種情境在軍事上需要分別處理,在工商界裡面也是分開處理的。
現代,大概是因為科技使得敵我距離拉近,虛擬與實境糾纏在一起難分難解,而逼得很難再把三種情境分開處理了。

換句話說,就是需要隨時練習、隨時演習、隨時進入戰場了。

這可以說在經營「故事經營」工作坊的時候有把三種設計在一起。一面讓大家安心地分段練習,一方面準備假戲真作。很有可能需要把應付練習題的「作業」當作產品拿出來用了。目前者個「佈絡閣」就是在實踐這個想法。從起草就開始公諸於世,與人分享,同時不斷改進。談談打打、打打談談、假戲真作、把實驗品當產品,也拿產品繼續實驗、改善。

傳統的訓練大多從技術上的片段開始,每一段都需要純熟、及格才可換進度。技術純熟並且合格的人才可能碰觸到理念、價值、應用、等市場所需的事務。我從半生涉及合唱及合奏的訓練經驗裡體會出另類的程序。就是跟傳統方法逆向行駛的概念。

我在小學三年級開始有作文課,把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的造句能力演變成為作文能力。這意味著那時的練法是從認字、造句、模擬作文、到創作作文。逐步演進的。現在ˇ「故事經營」工作方式為了已經識字的成人舉辦的,當然叫要跳過「識字」跟「造句」那步驟了。除非是在在經營「第二、三語文的寫作訓練」。其實,我相信即使是在訓練使用第二、第三語文,只要對象是以經「具備多年語言/文字經驗」的成人都可跳過「識字」跟「造句」的單純步驟。其實意思是說不必為了識字跟造句預留某些步驟,而是讓那些偶而出現的需求混在寫作的訓練裡面,適時運用而已。

我的逆行行使方法就是在一開始就隨時涉及寫作(故事)的價值、運用、與效益。主要是因為這些都是助人維持興趣、熱情、與動力的主因。缺少這些,訓練都是枉然。

因此,我想一開始就先練習看出故事的價值、應用、與效益。

練習題之一:無預警地限時講出「龜兔競賽」故事的好處、用途。然後寫下來。即使是重複別人講過的也沒關係。關鍵在於快速進行並完成。(12:09 2018/10/24)

練習題之二:

Saturday, September 22, 2018

G001 story management (Mandarin) 經營故事 04 把「寫故事」當做助人方法之一

2018/9/22 23:15

所有的助人工作都包含「故事」。沒有故事就不知道有「助」的需求。
這樣說來,這個話題不就結束了嗎?

可是這一段是「寫故事」,是比較少人作出來的事。即使是專業的助人工作者被要求寫下個案記錄,那些不見得成為「寫故事」。

我們要探討「寫故事」怎麼產生助人的效果或是效益,「寫故事」怎麼成為有路可循的方法。

2018/10/23 22:55

「助人」有許多現象、行動、哲理、價值觀、方法、...等等
助人的基礎在哪裡,有哪些?免不了要談到需求與情境。助人者通常會從接觸到「需求」開始。需求怎麼知道的?通常會透過故事,因為有需求的人不見得能夠用行話簡捷地展現需求。因此,助人者最好具有引人講故事的本領,加上迅速抓到重點並且分析、紀錄故事的方法。

有趣的是本來沒有意識到需要接受幫助的人可能會因為把故事講出來而發現自己的需求。會聽故事的人也會因為聽道故事而發現需求。關鍵是需求通常會轉型。也通常需要經過轉型才會找到恰當的方法。(這是基本的研究法與故障排除法)

這裡面的關鍵是從講故事、聽故事演進到寫故事。寫下來的故事比較有可能被一再地研讀、分析,而使人看出隱喻跟隱藏的玄機。「聽」通常受制於有限的時間與注意力。

暫停這裡。明天再繼續想,繼續寫。23:09 2018/10/23

G001 story management (Mandarin) 經營故事 03 有關故事的知識 -- 應用「四層感覺論」The knowledge of story - applying the theory of "four levels of feeling"

(2018/9/22 21:38)
概論時當然就是要長話短說,點到為止,因為主要是為了引人好奇與興趣。

「四層感覺論」就是說人的感覺有四個層次。這是我在讀社工研究所碩士班時掰出來了。那時經常聽到老師在問「你有什麼感覺?」、「你覺得怎樣?」

我發現同學的回應五花八門,差異性很大,涉及範圍很廣。甚至經常有人一時回答不出來。

可是這好像是當代心理諮商及其他個別助人工作者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好像是很重要的話。

有一次,我在課堂上提出這樣的四層感覺的理論,結果大大地不受歡迎。老師說我們不處理這樣的話題。就不了了之了。我卻不死心,覺得這樣的四層感覺理論有實用價值。卻一直找不到有任何相關的論述。

前天上網再查一次。找到這一篇,是五層的感覺。方法不同應用的範圍也不同。留下做個參考 http://tap3x.net/ENSEMBLE/mpage3c.html

其實一共幾層並不重要。簡單講,知道有層次的不同就會有敏感度來區分故事內容的屬性、處理方法、與應用。
  1. 物質的、生理上的感覺
  2. 抽象的、心理上的感覺
  3. 抽象的、社會性的感覺
  4. 抽象的、理性(推理)的感覺
不同的感覺會把一個事件引出不同的故事。
詳情在探討「感覺」的進度時再談。


職場靈性關懷獨立關懷師制度的研發案 2014-12-15


(2018/9/22 雖然還沒成形、成行,先publish 以便跟人分享,引人好奇)

研發目的-建立wsc 的啟動 及永續經營的方法與模式 (workplace spiritual counciling)

研究議題-wsc 的內涵、外圍、與方法第一版

發展產品-wsc 的歷史淵源;基本分類;基礎論述;訓練法;大眾版職場靈性成長論、自修法、互助法的素材。

知識-困境事略;基本一般助人學;信仰助人學;系統;經營;歷史方法;教學法;一般研究法;人力資源社會學

實際問題-職場發生的難題與困境;影響職場的困境;始於職場波及其他的事情。

處理問題的方法-記錄、分類、命名、定義、論述、說明、解讀、公告、促成討論、

研發的方法-
研究:
理論
發展:
操作
成本-
收益-
財務
產品
人力
決策

理論:
  1. 人,生而具有靈性。人的所有行為都含有靈性成份。
  2. 靈性泛指一切無法用自然科學解釋的生命現象,包括無窮盡的不同排列組合。一般而言,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感受到的靈性現象包括相信、信任、信賴、信仰、美感、價值觀,等等
  3. 靈性也指人生八不」- 不知、不懂、不會、不敢、不想、不願、不樂、不滿 (加上不信、不肯、不安就是十一不了、加上不放心、不習慣、不方便、不放手、....)
  4. 對靈的記錄與呈現有無窮多的方法及方式。
  5. 即使在各種具象/具體動作的進行之中,人的行為仍然包含靈性因素。
  6. 靈性關懷指的是全人關懷,包括超越人體、人圈、人氣、人緣。
  7. 靈性關懷包括靈與人之間的雙向關係。
  8. 靈性關懷的行動包括以具體動作影響靈性;以靈性狀態的變化影響具體人事。
操作:(可能是最引人矚目的項目之一)
  1. 招募參與研發的志工與專職人員
  2. 撰寫研究設計書及發展企劃書,含時程
  3. 勸募研發經費,含設備
  4. 開發所需工具,含使用法及訓練/使用手冊
  5. 訓練研發參與者,分配角色
  6. 記錄、收集相關事例(含勵馨史、靈性關懷方法演繹史、職場功課)
  7. 整理、分類收集到的素材
  8. 從素材中提練命題、假設、前提、步驟、論述、價值
  9. 撰寫研發報導、進度報告、階段性報告,含財務報表
成本:
  1. 專職限期約聘的研發專員年薪(含獨自經營的福利、保險、與退休金)(參考/比照勵馨研究專員的敘薪制度)(假設從現職人員中招募,維持現職的情況估計成本)
  2. 研發專員跨文化訓練費用
  3. 研發所需設備與耗材
勵馨的投資:
  1. 既有募款、人事、及研發管理
  2. 文獻收藏
勵馨的收益:
  1. 列名研發伙伴
  2. 具名發表研發成果
  3. 繼續使用研發作為勸募理由
  4. 優先應用研發成果,對內維護人力資源的品質與效力,對外拓展勸募對象群
  5. 擁抱研發成品的智慧財產權
研究範疇:
  1. 認識、整理、論述職場困境
  2. 非職場困境對職場(活下去)與生命(活出來)的影響
  3. 現代職場靈性觀(職場觀、靈性觀、關懷觀、牧師觀)
  4. 職場靈性關懷的角色
  5. 職場靈性關懷的行為
  6. 職場靈性關懷的成效
  7. 職場靈性關懷的文化現象
發展:
  1. 職場靈性狀態的描述
  2. 職場靈性狀態量表
  3. 職場靈性關懷觀察法,含記錄、呈現法
  4. 職場文化調適要領

不倒
不動
不著
不定
不精
不平
不開
不分
不下
不上
不知
不失
不侵
不厭
不撓
不回
不挫
不錯
不殆
不磨
不易
不僵
不解
不可
不老
不嚴
不住
不齊


How I sing Caro Mio Ben

 by Anthony H. Su 蘇希三 So͘ Hi-sam 2018/9/20 (pdf file in https://tinyurl.com/myCaro )

Voice lesson has never been a serious item in my music hobby because it is not easy to find the songs for my limited range and I don’t want to spend money on buying the published music.

I thought this famo͘us “Caro Mio Ben” is an easy song to be sung at the Rubinstein Club gathering because of the limited range. I should be able to play my own accompaniment on the piano. After I found out that the Caro Mio Ben is really nice to low voice singers I am convinced that this song is good for showing and developing low voices. I started with studying the lyric trying to figure
out how I could / should sing the song to show the expression in the lyric and avoid showing my weakness in voicing. It surprises me to find out that this song is not about beautiful melody, nor
about the well-developed voice.

I guess this song was written as a voice exercise without specific enunciation in the beginning and the lyric was added later on without much thinking. The song has been referred to as an arietta. Neither
the libretto nor the lyricist has been mentioned in what I have read. The identity of the composer is still questionable. The only thing sure is the fact that the song has been popular in voice lessons
and is considered beautiful as a solo piece.

I found, as I tried to translate the lyric into Taiwanese, that the expression and the meaning of the lyric are passive and negative. This means it is not supposed to generate passionate and positive responses from the listeners. This means, to me, that I am not supposed to make it sound beautiful. I would have to find other reasoning for other kinds of expressions.

In addition to the many down-falling melody lines, the most distinctive point is the ending that appears to be the conclusion and the climax of the song.

The Taiwanese lyric aims at the fit between the enunciation and the melody, for concurrent voice and language exercises. The lyric appears to help the voicing in this case. The score on the other side
provide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Taiwanese lyric. The meaning of my Taiwanese lyric is translated here: (Watch how the lyric reflects the melody toward the end.)

The young lady I love in heart, I am trying to make a point.
Without you staying together, my mood is going nowhere.
The young lady I love in heart, I am trying to make a point.
Without you staying together, the time is hard to get by.

Frank as I am, my sigh could not stop.
Don’t be so cruel, so stubborn. Don’t be so cruel, so stubborn.
Make me wait no more!

The young lady in my heart let me make a point.
Without your companionship, my mood cannot be found.
The young lady in my heart let me make a point,
Without your presence at my place,
my mood drops down to the bottom.

My future plan is to add two verses to the lyric: one addressing to someone in my dream, making the sexual identity of the person neutral; the other would express, in low voice, some active and positive attitudes from an elderly person to someone of a younger generation.

see https://tinyurl.com/CaromiobenAna

Tuesday, September 18, 2018

G001 story management (Mandarin) 02 故事寫作與其他寫作的比較 Story writing vs. other kinds of writings

2018/9/18 11:55

文字作品有哪些種類?列舉看看,不管對不對。其實有屬不完的分類法。任何人都可以自創幾中分類法來分類。比方說,在我的抽屜裡面有兩大類:我自己寫的根不是我寫的。

在這裡需要探討的是「故事寫作」跟「非故事寫作」有什麼不同。

先從練習題開始看看。

每個人快速地寫下「龜兔競走」的故事。限時五分鐘。然後念出來給大家聽。最好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可先約好預估平均每個人有幾分鐘可發表,要把接受回應的時間預估進去。

每個人依照各自的解釋,找出所聽到的「非故事寫作」的成分。並且說明判斷理由。

這是個練習為主的課。每個人各有見解,而且那些見解會不斷地更改。沒關係。發現各自的敏感區與敏感度就夠了。不需有標準答案。(這是成人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

萬一每個人都講出純故事,找不出任何「非故事寫作」的成分怎麼辦? 12:05 2018/9/18
-----
6:56 2018/10/15

這裡有一篇可以做參考。

每種事情都有無限多的分類法,文章跟寫文章的模式當然也是一樣。寫作是動詞,只「把文字作品寫出來」的行為。裡面當然包含「行動」與「動作」(這是我的五層行為理論裡面的基礎三層)

談寫作的分類,免不了要談作品的分類跟行為的分類。兩個加在一起才是「寫作」的分類。

看大家寫出來的「歸兔競走」的故事,可能會看出一些不同的寫法。有的人單純地述說有那樣的故事流傳下來;有的人描繪賽程跟賽況;從「競走」、「賽跑」、「競賽」的異同談人生大道理;有的人可能會提到為什麼這個故事會流傳不停。

暫時不談寫作理論的各種道理,而只談寫故事所牽涉到的寫作分類。

首先,當然要談「故事」。簡單說,故事就是「對於某些行為的紀錄」。至少需要有「紀錄」為基礎,為出發點。用「記錄」這樣的字眼可能有些過於嚴肅了。簡單地用「敘述」就好了。敘述可能會過於鬆散,而不一定會滿足某些人對「記錄」的要求。沒關係,就用「敘述」來開始好了。

既然要敘述,免不了要使用動詞。用了動詞當然會引起好奇想知道是誰執行了那些動詞所代表的行動或行為。

動詞是我們人類探討「溝通」、「文字」的歷史中最被忽略的一項要素。在台語跟中文的教學裡幾乎沒有人在講詞類,更不會有人分析、解釋「動詞」。英文文法裡只提到動詞的人稱、時態、跟「及不及物」。難怪行為科學是人類之事裡面最慢發展出來的。談行為就免不了使用動詞。

閒話少說,動詞有很多種類,包括至少三層:「動作」、「行動」、「行為」。動作指肢體的變化。多項肢體變化串成「行動」。多項行動綜合成「行為」。有些有標的,目標、目的、與功能。有些只有功能。功能有「預期的功能」跟「無預期」(意料之外,事後追認)的。(這是我自己掰出來,大概在其他的書上或期刊上找不到,因為我沒也把這個寫成論文來發表)

好,暫停一下,回歸正傳:寫作大約可分為「寫物件(物情)」、「寫事情」、「寫感覺(心情)」、「寫關聯(聯情)」「寫理論」(理情)。其中我只有聽過有人把「寫事情」這種寫作,做為故事寫作。寫理論的是在大學跟研究所裡面有關研究法的課程裡面會提到。

寫物件的寫作是在產品介紹跟廣告文宣裡面會出現。「寫心情」大多是被歸類於散文吧。

或許有人會說「寫議題」是另一種類別。我暫時把他歸類在「寫理論」那一類裡面。拿出來單獨講當然可行,也重要。只是在「寫故事」的訓練裡,可以暫時擺在一邊。可是當把「寫故事」當作「寫文宣」或是「寫演講稿」的應用的話,就另當別論,而非談不可了。

那就先把他列入我們的分類好了。到底我們講了幾種類別了呢?列出來的這些就是在寫故事的時候可能會牽連到的類別。暫時這樣講看看。

  1. 寫物
  2. 寫事
  3. 寫心
  4. 寫聯
  5. 寫理
  6. 寫議
7:33 2018/10/15

Monday, September 17, 2018

G001 story management (Mandarin) 01 寫作概論 Writing in general

2018/9/17 10:11

以前在大學裡上課最不喜歡的進度就是開學第一堂,「概論」。總是覺得枯燥無味,而且難懂。等到幾個星期之後才會開始欣賞「概論」。

在一個學院外的學習課程裡,需要一開始就談概論嗎?其實,尤其是在一個實驗課程裡,可以嘗試許多種不同的作法。比如下列:

  1. 先談整個課程的結語,包括這些知識的好處、缺點、用途,用法等等,到底整個課程是什麼咚咚就暫時賣個關子。
  2. 先講概論裡面的一點,也許是任何一點,做為開始。
  3. 列出課程大綱,讓學生自願性地提出任何一項想要先知道的課題來開始談那一項的概論。(關鍵是在於邀請學生透過參與進入概論的情境)
  4. 以故事、疑問、新聞、歷史、影劇、笑話,等輕鬆又容易接觸的方式帶過概論。關鍵在於點到為止,並不需要把概論講得很詳細,很清楚。把「引出、留下一些疑點與話題」,當做概論的主要功能。(關鍵在於透過概論引起學習動機)這個方使可能包括用是非題(或是選擇題)方式提出概論的重點,也就是包括一些錯誤的說法,邀請學生更正或選擇。
看來,我可以用這些臨時掰出來的方式來起草概論了。關鍵在於「不必完整,不必正確」。這可以說是整個「故事經營法」的基石。10:25 2018/9/17

2018/9/18 11:25
這個標題寫「寫作概論」。其實在一個方案、訓練課程剛開始時,還需要談整活動的概論,讓大家知道到底會涉入哪些事務,是否有足夠的條件參加全程。在一個學校體制之外的活動裡,很有可能會有人無法走完全程,或錯過一些過程。因此,還需要提到補救辦法。

好,暫時就起草一個範圍較大的概論看看。
  1. [是/非] 這個活動的方法很嚴謹,絕對不可弄錯任何步驟。

    這個活動永遠是個實驗,即使已經是在重複演練多次的步驟,也脫離不了實驗的本質。大家各自想像「實驗」有哪些本質,簡單條列,不管對不對,是否有理。快速地寫下,大方地分享。
  2. [是/非] 為了避免浪費大家的時間,練習題要很認真寫,仔細校對才可提出來。

    「快速地寫下,大方地分享。」是這個活動的主要特質之一。「嘗試與錯誤」是最古老的,也是最主要的基本學習法與科學方法。相對地,本活動必須設法防止對任何人、任何事情的「價值判斷」,也就是說要避免講出「講得好」、「不對」,那類的話。
  3. [是/非] 學習的順序很重要,若是跳過某個步驟可能前功盡棄。

    這個活動沒有「不可或缺」的成分。換句話說,發現少了什麼的時候,就是要設法補上或是接受事實,繼續往前,設法預防不良後果及後遺症。
  4. [是/非] 老師,或是這個活動的帶領人在講話時絕對禁止插嘴。等到開放發言時才可提出問題。

    避免干擾講者的思路,不得以非插嘴不可時,先徵求插嘴的同意,也尊重講者支配時間與時機的權益。發現講者違規時(出現「權宜」問題時,也就是或內容不適合進度或是不妥當,如轉進行人身攻擊。)
  5. [是/非] 寫故事是專家在作的事情。
  6. [是/非] 有些事情沒有市場,不值得寫
  7. [是/非] 寫出來的文字被修改是「見不得人」的事情。
     
  8. [是/非] 寫故事一定要文筆流暢
好,暫停在此。以後伺機補充、修改。這是寫作練習的基本原則之一。不必要求「一步登天」、「一槍斃命」、「立竿見影」11:53 2018/9/18

2018/10/08 3:30 開始寫講義:

一、培養出一群人

先談整個課程的結語,包括這些知識的好處、缺點、用途,用法等等,到底整個課程是什麼咚咚就暫時賣個關子。

這個課程的目的在於培養出一群人樂意以群體方式共同經營故事,使故事發揮許多用途。

  • 請學員們在三分鐘內各自寫下故事的用途,天花亂墜不必擔心寫錯。
  • 三分鐘後輪流講出每個人寫出來的用途,即使別人已經講過也沒關係,都要用自己的話講出來。(這是第一次的方想訓練,記得不必計較對錯、好壞。養成習慣才是重點。)實際所需的時間因學員數字而異。上課前既然已經知道學員數就要先估計三分鐘是否太長。(若人數多,也可考慮事先公告這個練習,讓大家在上課前就寫好,舖上網,或是現場提交紙本。方式不拘,關鍵在於打造出一個放心分享的環境)
  • 不必作出有關故事用途的結論。事後彙整公告在網頁或是佈絡閣裡。若沒有佈絡閣,可以把副本張貼讓大家看。這些故事用途可能在事後改寫成衣篇文章投稿。可以鼓勵大家彙整後各自投稿。當作練習。
二、任意挑選一點來開始
先講概論裡面的一點,也許是任何一點,做為開始。講員任意挑選一點來講,也可以列出數點讓學員投票決定先講哪一點。(精神在於成人教育沒有完整答案,每一項講解都在引發學員的好奇及求知慾。大部分的話題需要由學員們練習自己找出自己的答案,拿來跟別人分享,不斷地吸收別人的答案,繼續更改自己的答案)
這裡提出一些點做參考:講原可以上網搜尋看看有什麼可做參考的資訊。http://life.fhl.net/Novels/201108/03.htm 
  1. 怎麼解釋「什麼是寫作」,現場有哪些不大一樣的定義。談談不同的定義可能產生什麼不同的效益。
  2. 請一、兩位學員志願舉例說明寫作
  3. 「寫作的必要條件」
  4. 「寫作的核心條件」
  5. 「寫作的充分條件」
  6. 「寫作的邊際條件」(不在邊界內就不算是寫作了)
  7. 什麼看似寫作其實不是。
  8. 辨識得出「是不是寫作」有什麼用?(避免無謂的失望、洩氣)
三、課程大綱,
列出課程大綱,讓學生自願性地提出任何一項想要先知道的課題來開始談那一項的概論。(關鍵是在於邀請學生透過參與進入概論的情境)

四、點到為止(若是時間不夠,這一點稍微提到就可以,略過也沒關係)

以故事、疑問、新聞、歷史、影劇、笑話,等輕鬆又容易接觸的方式帶過概論。關鍵在於點到為止,並不需要把概論講得很詳細,很清楚。把「引出、留下一些疑點與話題」,當做概論的主要功能。(關鍵在於透過概論引起學習動機)這個方使可能包括用是非題(或是選擇題)方式提出概論的重點,也就是包括一些錯誤的說法,邀請學生更正或選擇。
4:01 2018/10/8

Thursday, September 13, 2018

G001 story management (Taiwanese) KENG-ÊNG KÒ͘-SŪ

Che sī Tâi-gú pán "Kò͘-sū Keng-êng Hùn-liān pan kap oa̍h-tāng" ê khè-o͘ē su chhó-kó,  Chham-ú chit-ê chhó-kó ê oa̍h-tāng chiū-sī teh chham-ú "kò͘-sū keng-êng" ê hùn-liān kap oa̍h-tāng.

Lēng-gōa ū Tiong-bùn pán kap Eng-bûn pán tông-pō͘ chìn-hêng. 6:44 2018/9/13


G001 00 story management (English)

This is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draft of the business plan. 6:20 2018/9/13 Hisam

Participating in the activities of this drafting is "participating in the training of Story Management and activities"  6:32 2018/9/13

There is a Taiwanese version and a Mandarin version. 6:48 2018/9/13

The original ideas include the teamwork that facilitates the capturing and re-writing of stories own by those who are too busy to tell or write.

Then it was realized that the techniques of writing need to be developed and passed on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capture, writing, and re-using the stories.

The teamwork needs training in busines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teamwork would become a new line of practices by those involved in helping professions, especially those involved in non-profit helping.

Now it becomes very complicate and a new lin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isam 8:10 2018/9/13
-----

9:04 2018/9/14

This project includes a new method of using three threads in blogger.com to maintain three different versions in three languages and one google group for dissemination through emails.

GROH-003 Story Management
 groh-003-story-management+noreply@googlegroups.com

Sep 13 (1 day ago)
to me
Congratulations, you created GROH-003 Story Management
Start inviting people to your group
With Google Groups you can invite anyone to join your group using their email address. Know who you want in your group already? You can skip the invite and directly add up to 10 people at a time.
Learn about adding members
Share Google Docs and Calendars directly with your group
Working with shared documents and calendars has never been easier than with Google Groups. Share your files with the group and it will automatically update whenever someone is added or removed from the group.
Learn about sharing with Groups
Get organized
Google Groups has several options for organizing content in your discussion group including: categories, tags, and tracking topic resolutions.
Learn about advanced Groups features
Visit your group

11:28 2018/9/14
Start to rename the title by inserting 2-level chapter number. This introduction is titled 00 Story Management
There will be
01 Writing in general
02 Story writing vs. other kinds of writings.
03 The knowledge of story - applying the theory of "four levels of feeling"
04 The story-writing as a method of helping and a basic method of professionalism in general
05 Exercises of story-writing
06 storage of stories
07 Retrieval of stories
08 study of stories, how and what tools
09 the actions and transactions of story management, using the theory of five levels of behavior.
10 the team approach to story management
11 the roles in story management
12 the management of the story management team
13 the accounting of story managment
14 the release of stories by the story management team
15 the marketing and the sales of stories
16 the commentary of the stories
17 the perpetuation of story management work and business 
18 Extend 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value of the stories

G001 story management (Mandarin) 故事經營 00

這是中文版「故事經營訓練班與活動」的企劃書草稿。參與這個草稿的活動就是在參與「故事經營」的訓練與活動。6:23 2018/9/13 蘇希三

另有 台文版  英文版 同步進行. 6:53 2018/9/13


11:28 2018/9/14 
開始把這些佈絡閣改名字,插入兩層的章節號碼。這一篇前言是故事經營法第 00 號。

以後會增加下列:

  1. 01 寫作概論 Writing in general
  2. 02 故事寫作與其他寫作的比較 Story writing vs. other kinds of writings.
  3. 03 有關故事的知識 -- 應用「四層感覺論」The knowledge of story - applying the theory of "four levels of feeling"
  4. 04 把「寫故事」當做助人方法之一,也當做「一般專業學」的基本方法之一。The story-writing as a method of helping and a basic method of professionalism in general
  5. 05 故事寫作的練習 Exercises of story-writing
  6. 06 故事的收藏與儲存 storage of stories
  7. 07 取出收藏的故事 (故事的擷取) Retrieval of stories
  8. 08 如何研讀故事,用什麼工具? study of stories, how and what tools
  9. 09 「故事經營」的行動與動作,應用五層行為的理論  the actions and transactions of story management, using the theory of five levels of behavior.
  10. 10 團隊方式進行故事經營 the team approach to story management
  11. 11 「故事經營」所牽涉到的角色 the roles in story management
  12. 12 經營「故事經營團隊」 the management of the story management team
  13. 13 「故事經營的」會計 the accounting of story management
  14. 14 「故事經營團隊」釋放故事的需求、事實、現象、與方法 the release of stories by the story management team
  15. 15 故事的市場與行銷 the marketing and the sales of stories
  16. 16 故事的評論、評價、與鑑價 the commentary of the stories
  17. 17 the perpetuation of story management work and business 
  18. 18 延伸故事的用途與價值 Extend 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value of the stories

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18

陳其寬教育

https://www.ptt.cc/man/sttmountain/DC49/DC54/M.1211690060.A.B65.html

作者: Barbara (相思林之子) 看板: BP標題: [轉載]永遠的老師 一生的課堂--感謝東海大學的「陳其寬教育」時間: Mon Jun 12 21:19:58 2000        轉載自「中時電子報新聞」http://www.chinatimes.com.tw        ⊙蘇希三        (生活雜記)  中國時報 浮世繪版 2000.6.12

永遠的老師 一生的課堂--感謝東海大學的「陳其寬教育」

發現學習、受教並不一定在課堂上。素未謀面的人也可能成為恩師。陳其寬老師就是我這個新觀念裡的第一位老師…常常會聽到有人在講對自己影響最大的老師。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甚至要求每位畢業生在畢業五年後投票選出最好的老師。當選的老師名字刻在學校的牆上永遠留念。全部都是在自己曾經直接修習過課程的老師中尋找。
最近幾年有機會讀到東海建校的一些事情,包括校園的規畫及建築,才開始動搖我的看法,發現學習、受教並不一定在課堂上。素未謀面的人也可能成為恩師。陳其寬老師就是我這個新觀念裡的第一位老師。
我花了四年生活在他的作品裡面。
有一天,忽然領悟到我花了四年生活在他的作品裡面,天天從他的作品中直接吸取營養。東海校園所表現的宏觀、認真、徹底、樸素、真誠、耐看、自然美、充滿探索、創意、希望與感動,與人性接近、尊重人性等等數說不完的特質,一一都成為我畢業以來生活及工作上的重要成分。原來我直接從陳其寬老師及其他建築師修習的時數早超過任何一位老師的課程。文理大道與每個學院交叉的那些直角看起來很平常,卻一直是個重要的教育點,天天都在複習,也根深蒂固地進入許多東海人的價值觀。原來這些直角天天都在考我們要抄捷徑,破壞一點點環境讓個人賺一點點方便,還是要抵抗潮流,堅持走那笨笨的「正路」。我在學校時候就看出這個教育焦點了,也很感激這個平凡卻重要的練習題。
東海的校園提供很大的腦力激盪與休息空間,我所接觸過的每個建築物都沒有見不得人的「後面」,每個細節都禁得起使用人仔細地檢驗,持續地觀賞。他們不曾讓我像跑百米一般匆匆忙忙地看過一次,就覺得看完了,可以不理他了。做為藝術品,東海的景觀大多看起來沒什麼,卻令人想要再重看一次,恐怕忽略了什麼重要的觀點。欣賞的人自然會產生主動尋找的意念,而不會被動地等待接受刺激。我們自然地繼續挖掘那一片初看平凡的天地,很怕因為看不出門道而暴露無知。無形中就訓練出我們追求進步的態度與本事。
天天生活在其中,腦子裡並不需要承受太多的視覺壓力負擔,可以保留不少體力與精神去注意別的事務。我的住家帶有一些前面提過的東海味道。學校的環境也讓我覺得個人很受尊重,充滿很多實質的與精神的空間可以學習發揮。站在校園裡,常常覺得我是主角,有這麼美麗大方又很含蓄的校園在陪襯我。我可以是這份美景的重要成分,我有機會讓他更美或美不起來。這種「我可以參與、可以有影響」的歸屬感在勞作教育的活動中更有明顯的體會。
同時,校園也讓我很放心地「不做什麼事,為了下一步,先停留在這一步」。這樣的觀念現在仍是讓我能夠在職場與生活中享受人生的重要基礎。
畢業後不久,內人模擬路思義教堂的造型作他母親的墓園。再不久,那個會讓人想起東海教堂的墓竟成了台南基督教公墓的標準。東海也成了我們思念母親的媒介。兩年前在一個偶然迷路的情況下,看到在路竹有個墓地,竟然清一色是路思義教堂形狀的墓。可見陳老師的作品所代表的東西是多麼地被接受、歡迎。內人與我一起營造的住家,每個都帶有一些前面提過的東海味道。
在我家,人是主角,房子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在天天引導我家人的想像之際,絕不會與人搶鋒頭,是很受客人及購屋者歡迎的地方。我相信已經從東海學到一些「陳其寬」-把寬度展現出來的道理。套用今年的台灣詞彙:陳其寬之道,在水扁,在連戰,在處於恆久忍耐。水者柔軟,扁者低姿態,連戰意思是持續不斷,經過恆久忍耐才寬得起來。謝謝東海提供深度的「陳其寬」教育,讓我終身受用不盡。

怎麼平 - 點心擔 2347期

點心擔”2347期"
怎麼平                            蘇希三
今天在家裡一口氣看一場電影。故事是虛擬的紐約地鐵劫車案。很好看,可是說穿了跟大部分的其他電影沒有兩樣,都在描述兩股力量、兩種方法之間的拉扯,較勁,論輸贏。這幾乎是人間永遠玩不停,看不累的戲碼。大家天天都在設法贏得什麼,也為輸掉什麼而難過,甚至付出生命。

偏偏在近代有人努力鼓吹平等的概念。到處都有人在忿忿不平,不平則鳴,打抱不平,爭取平等。甚至連商場都要講究公平交易,而不開放各顯神通,弱肉強食了。以前家庭和家族裡,男主外,女主內,只要當家的一個人英明,一切就顯得簡單,順利。不喜歡的人各自離家出走打天下。社會上也是很容易區別優勝者與劣敗者。鬥不過的人忍氣吞聲一輩子,把全部的痛苦轉成對下一代,或下一生的寄望。到處沒有抗爭,好像都是太平世界。

今天,應該很少人願意再回去以前的世界,過古典小說裡面的生活了。

可是,利益互相矛盾,衝突的兩造,自然是角力,護衛利益,甚至堵塞對方的利益,以降低對方競爭實力來預防己方利益的流失。

令人想不通的是抱持相同信仰,共同理想的一群朋友,甚至恩愛夫妻,溫馨家庭裡面也會有爭執,較勁甚至逃離、廝殺的現象。

年紀越大好像就會看到越多的問題。想想又覺得好像不是「看到」而是「看過」或是「看出」。換句話說,不見得是身邊越來越多的問題發生了,而是累積看過的問題越來越多,心頭越來越沈悶。可是這個累積的數目看穿了也沒什麼。「累積」自然是數量越來越多的。或許年紀大的差別是在於「看得出」問題。腦子裡累積越來越多的範本,就越來越敏感,而越來越容易看出端倪,看出問題。

這些「不平」的困境難道是長的問題(無姐/解)嗎?會不會是太多人不了解「平」的意義呢?

不可能吧,這是從小就講慣了的字眼,怎麼會不了解呢?中國話裡有個講法,「擺不平」,也許可以解釋這些到處繁衍的不平現象。就是說太多人不知道如何擺平或是雖然知道怎麼擺卻技巧不足。

最近從台灣搬回到美國看到電視上的限時技巧競賽節目就領悟到「技巧的確是一大人生障礙」。最近有機會在禮拜中司琴,需要在家練習。這一練習就又體會到技巧不足的困境。明明知道怎麼彈卻每彈必錯。看起來好像有線索了。

那麼,在一個友善、協力、並肩奮鬥的團隊裡,包括夫妻,有哪些技巧是難以掌握的呢?恐怕不是兩千字就講得清楚的。也許這是值得台美人社團裡花精神收集、探討、學習、演練的。

可是,即使找出一大籮筐,也有美好的答案與教材,就會學到擺平的技巧嗎?相信會聽到許多「沒有講員」、「沒有時間」、「沒有場地」、「沒有經費」等讓許多人無法獲得技巧的理由。這好像是個普世的現象。能教的人找不到教室、講台與學員。想開班、想學的人找不教練。在這個廣闊的台美人圈子裡,我們好像需要發明一些突破的方法來研發、演練「擺平」的技巧。否則,我們會繼續活在充滿「不平之鳴」與「較勁」、「抗爭」的環境裡,甚至抱憾終生。民主制度要以算人頭取代砍人頭好像也需要一些特殊的民主技巧才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