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25, 2019

揮棒理論


揮棒理論運用棒球運動裡的揮棒那部分現象來描述人類行為的一種嘗試。

0. 為什麼要談揮棒(11:55 2019/Jun/05)

揮棒是人類型為的種類之一。在棒球誕生之前,揮棒只是難得一見的武術之一。是在棒球場唱眾人矚目的行為之一。

有趣的事情包括:在發明棒球的地方,使用英語的美國,這項球類運動稱為「壘球」,把焦點擺在壘包這回事上。使用日語把棒球推廣到亞洲的日本,稱這項訓動為「野求」,焦點在於開闊的場地。

在二戰之後開始使用華語的台灣,這項運動變成棒球,把焦點放在球棒上。或許可以說,講華語的人把眼光聚交在球棒與揮棒這種事情上面。

在這裡談揮棒的主要目的不在於認識棒球,而在於認識人類行為。當然並不是每一位個人都有揮棒的經驗可以透過揮棒的理論認識行為。而是對於認識棒球的人,揮棒理論可能成為認識行為的捷徑之一。可以,也值得試看看。

當然,也可以透過其他運動來看人類行為,比如說,投籃理論、傳球理論、犯規理論、球審理論、撿球理論,等等,不勝枚舉。(其中,撿球理論曾經發揮了及時的效用,幫助一個機構避開某項「耗力但無解」的挑戰。打算另文記載)

1.      揮棒的動作

揮棒的動作包括選棒、取棒、舉棒、試棒、待揮、前揮、銷揮、收棒、擲棒、撿棒,等等。每個動作各有理論與要領。

2.      揮棒的行動

所謂行動指的是連串的動作所形成的「動作串」。在揮棒這個行為之下至少有「準備揮棒的行動」、「實際揮棒的行動」、跟「揮棒後擊出好球的行動」、「斷定揮棒不是好球之後的行動」、「結束揮棒行為的行動」

3.      揮棒的行為

揮棒的行為包含前述三種行動。在兩個美國職業棒球聯盟裡的揮棒行為有不同的意涵。其中一個聯盟裡揮棒不是每個球員必須參與的,因為投手可以不參加打擊,所以不需要訓練揮棒。

4.      揮棒的原因

  • 依照規定,每個球員輪流上場打擊。打擊過程中可能出現揮棒的行動。也可以完全不揮棒。
  • 揮棒的主要目的在於擊球,以便上壘而後得分。
  • 揮棒的主要原在於對方投手把球投出了,而且被擊球者判斷為可以打的球。
  • 另一個原因是打擊方的教練沒有發出「別揮棒」的命令。
  • 還有一個原因是擊球員被騙以為是可以打的球。
  • 另有一個原因是要消耗投手體力與自信心。即使是很不好打的好球也要揮棒把他打成界外球。

5.      揮棒的理由

6.      揮棒的動機

7.      揮棒的目的

8.      揮棒的功能

9.      揮棒的功用

10.  揮棒的結果

11.  揮棒的後果

12.  揮棒的效果

13.  揮棒的效益

14.  揮棒的決斷

15.  揮棒的練習

16.  揮棒的訓練

17.  揮棒的時機

18.  揮棒的時間

19.  揮棒的速度

20.  揮棒的過程

21.  揮棒的種類

22.  揮棒的好處

23.  揮棒的壞處

24.  揮棒的得失

25.  揮棒的風險

26.  揮棒的紀錄

27.  揮棒的挑戰

28.  揮棒的姿勢

29.  揮棒的姿態

30.  揮棒的觀察

31.  揮棒的欣賞

32.  揮棒的策略

33.  揮棒的戰略

34.  揮棒的戰術

35.  揮棒的技術

36.  揮棒的技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