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9, 2020

Wilderness Sunday School class 主日學曠野班 -- on side-tracking 談離題

2020/5/9 9:33 I would start with Chinese writing first for now. 先用中文寫看看,再來譯成英文。

「離題」的確是一大難題。很不受歡迎。但是好像有人樂在其中。
18:55

「離題」的確是「對話」過程裡的一大難題。很不受歡迎。但,若是去探討為何好像有人樂在其中,就可能找出另類的槓桿。試看看有沒有可能「客觀地」談。

離題有多種方式:

「全然離題」也許是最原始的離題,也就是說談話中插出完全無關的話語。其次,也許是離開層次,升到較高或較低的層次。比方說,話題開始的時候可能是在談哪裡有好的理髮店。突然有人冒出,進入理髮最好試穿什麼樣的鞋子。再來可能是轉移發言機會,雖然表面沒有離題,可是原來要發表高見的人卻被搶走麥克風,無法把化講完、講爽。這只是舉例,而還沒有徹底找出類別。

因此,可見離題可能是轉移範圍、轉移層級、轉移發言內容、或轉移發言的機會。當然,也有可能是講話的人自己離題,丟開自己起頭的範圍而插入不相關的內容,讓正在準備針對原題回應的人不知所措,失去機會。

可見離題其實是很不簡單、常發生、容易發生、容易理解的事情。

那麼講話離題有什麼不好,有什麼好?

先說不好之處:本來專注於「被打斷的話題」的人當然不爽,尤其是還沒有被談出重點、爽點、興奮點的話題,還有「本來佔上風」的發言者。若是在正式會議裡,主持會議秩序的人當然不爽。可能從原議題獲益的人可能不爽。一般說來,浪費時間是共同的不爽理由。

可是每件事情都有兩面。使人不爽的事情就可能會使另些人至少「暗爽」幾番。什麼樣的人會樂見「離題」呢?可想而知的就是一些不樂見原話題繼續的人。不樂見的理由也可能很多種:聽不懂;不知何去、何從、何趣、何味;自己有話題急著要講;不喜歡已經講出來的答案、方向、或層級;不喜歡出現的口氣;發言的感覺被催出來了,可是跟不上已經在台面上的話題;不喜歡正在講話人;….

那麼,離題有什麼好處或利益呢?首先,離題的事實或症候是在提醒「不是每個人都同心」,有人因為某些理由而脫隊了。怎麼辦?

兩種相反的辦法:

若是在「解決問題導向」的會議裡,當然第一考量是要拉回正題。通常,依照全球公認的「羅伯會議指南」所稱,責任與權都在於會議主席。主席不但可以,甚至是應該即時打斷離題者的言論,取回發言權。若是主席不盡責而讓離題現象繼續,議員則應該使用議員權呼喊「抗議」,指出是「程序問題」或是「權宜問題」。離題是權宜問題,意思說,發言內容不對提,不適於在當下提出來。主席一該立刻裁示或是要求解釋、表決「發言是否合宜」。這牽涉到一些技巧以及議員們的敏感度與反應時機。若是沒有議員抗議,離題就不是問題了。在爭權的政治會議場上或是爭利的商務會議場上,離題可能被當作技術跟技巧,就像籃球場上的技術犯規一般,有時是為了耗掉時間,有時是為了打擊士氣或是耗損對方戰力。

在主日學曠野班裡面,離題還有另一個現象,就是當主題還沒有出現或是主題已經熄火,失去火花,需要有人繼續有話撐場,讓其他人找出新話題。在這種轉場時刻,話題自然離題。我自己觀察到,離題時另有人興緻高漲,勇於發言。若用正向眼光來看,那是在證明他們喜歡跟這群人在一起,也是大家促成團契精神的時刻。
曠野班的特色之一在於沒有短期的學習目標,沒有人檢驗成果,接受「不可能在一小時內找到絕對正確的答案,所以不必把找答案列為第一優先」,而是要讓大家練習「找答案的要領:講出來,聽進去」,享受那協力、互助找答案的樂趣。

既然離題是要事先避免,事發後止血的事情。怎麼處理離題呢?相信是沒有公式可放心抄襲、重複的。我當然也講不出來該怎麼作,只可怎麼作。我只知道要設法避免讓「因離題而發言被中斷或被阻止的人」難堪、失面子而案中發誓「以後不玩了」。我相信我們曾經失去一些曾經認真參與的人。我還想過另一個步驟,就是回應離題的言論讓發言的人覺得被接受了。然後趁著發言支持「離軸發言」的後勁轉換話題重返被拋棄的話題。當然要考慮降低議論的層級。我們必須假設有人不惜關學院式的討論或論述,只能處理比較具體的跟比較實用的話題。也許「怎麼辦?」是比「真的嗎?」較大眾化的層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