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19, 2018

創訓十二問 (草搞)

林創訓 能否談談比較有探討性的問題,如:基督徒怎樣知道靈命的成長或停滯;基督徒是宗教徒嗎?;基督徒有什麼特別?;基督徒的信仰感覺是客觀還是主觀?;信心、愛心、是非、公義、聖潔…是絕對性還是有彈性;「敬拜讚美」是上帝喜歡,還是人喜歡?;社會對教會為何毫無反應?;教會在睡覺嗎?;怎樣能叫醒沉睡中的教會;基督教會有那些種類?;教會規模要大好?還是小好?;教會有須要反省與檢討的聲音嗎?;…等等。()

林創訓 能否談談比較有探討性的問題,如:
1. 基督徒怎樣知道靈命的成長或停滯;基督徒是宗教徒嗎?
2. 基督徒有什麼特別?
3. 基督徒的信仰感覺是客觀還是主觀?
4. 信心、愛心、是非、公義、聖潔…是絕對性還是有彈性;
5. 「敬拜讚美」是上帝喜歡,還是人喜歡?
6. 社會對教會為何毫無反應?
7. 教會在睡覺嗎?
8. 怎樣能叫醒沉睡中的教會;
9. 基督教會有那些種類?
10. 教會規模要大好?還是小好?
11. 教會有須要反省與檢討的聲音嗎?

12. …等等。
-----4:48 2018/10/19

這一球包含至少12球,不知道是叫做「連發」、「同發」、還是「齊發」?
看起來是很多議題,也可能是用一句話就可能堵住的甲議題。這要看是誰,在什麼情境裡,為誰處理,預期什麼結果跟成效了。

可以想像出有哪些簡易答案,如果目的是「一個必須背誦、照作的答案」。先列出幾個做參考,或許會引出更多的「標準答案」來教訓幾番。

  1. 以上諸題各有標準答案,而且都已經存在很久了。怎麼還有人在問?是誰該負責、下台?
  2. 以上諸題其實有個共同的標準答案。一句話就可解決,讓大家專心多作些別的事情。
  3. 以上諸題能當飯吃嗎?
  4. 以上諸題有選票嗎?
  5. 以上諸題都需要由夠資格的專人回覆,沒有什麼探討的必要。大家也都知道夠資格回覆的人是誰、在哪裡。
  6. ...等等(每個人想要等的對象不盡相同)
或許還有幾個更基本的議題隱藏著:
  1. 要創多少訓?
  2. 有哪些種訓可創?
  3. 訓有哪些種類?
  4. 誰有資格創訓、教訓、聽訓、學訓、談訓、探訓、...(誰是「師」、誰是「生」/好像也有「訓師」根「訓生」這兩大類吧?
  5. 哪些場景、情境比較適於「訓」活動?
  6. 訓與無訓有什麼異同?(訓了會怎樣、無訓有怎樣)
  7. 暫停一下。5:12 2018/10/19
5:58 2018/10/19
居然忘了提到最初的回應。最初想到的回應其實很幼稚,也很重要的樣子。不過卻想不出可以怎麼擺、怎麼掰、怎麼啟抬、怎麼舖陳、怎麼轉折、怎麼收拾、怎麼儲存、怎麼回顧、怎麼檢討、怎麼續攤、怎麼怎麼...。

繼續想下去就會講不出來。就隨手試看看吧?
「探討性」在某些地方、情境、群組,是不被容許的。
有些是因為「髒」,有些是因為「被誤為轉移焦點」、有些認為是「無姐」的、有些是因為「只有一個答案,早就說過了」。當然還有許多理由,如,「又不能當飯吃」。族繁不及備載,族凡不急被宰。

所以,可以探討,但是不要牽扯到性。

不過,又有點不甘心。「性」到底是啥?有多少種、哪些種?

以前剛剛認識字的年紀就已經被教導說「人性本善」跟「人性本惡」。最近具有BSA身份之後,卻在想人間到底有幾性、哪些性。

若堅持人有本性,就是意味著認定人會變性囉。

唉!越扯越糊塗,還是暫停,先不要探討性吧!以後說不定還是可以伺機偷渡一下。6:14 2018/10/19

15:30 2018/10/19 新的球:

林創訓 探討與對話,目的在求成長和進步,然而探討的對話必須有議題或是提問題,若是甲議題就不值得談了,但是能提出問題,就值得思索對話了,台灣的基督徒很少提問題,尤其是較尖銳的問題更是禁忌(論斷)。
台灣教會對社會的影響力日趨衰微,教會真的成了貧者的避難所和安逸者的象牙塔,這囿圍狀態,豈是上帝所喜悅?
我所一直在努力的,就是能有飯吃的福音,弱勢基督徒合力建立福音化的企業(五千團契)。

http://5000fellowship.blogspot.com/2014/11/blog-post.html
期待探討與對話,是為了能更務實精準的推動「失業者再站起來」的使命。


整理一下:
林創訓

目的 -- 探討與對話,目的在求成長和進步。
議題 -- 然而探討的對話必須有議題或是提問題。
值得 -- 若是甲議題就不值得談了,但是能提出問題,就值得思索對話了。
很少 -- 台灣的基督徒很少提問題,尤其是較尖銳的問題更是禁忌(論斷)。
影響力 -- 台灣教會對社會的影響力日趨衰微,教會真的成了貧者的避難所和安逸者的象牙塔,這囿圍狀態,豈是上帝所喜悅?
福音 -- 我所一直在努力的,就是能有飯吃的福音,弱勢基督徒合力建立福音化的企業(五千團契)。
http://5000fellowship.blogspot.com/2014/11/blog-post.html
使命 -- 期待探討與對話,是為了能更務實精準的推動「失業者再站起來」的使命。

這是第十三問,包含七問。

台灣長大的人習慣於沿著某些規律與序去找答案。當然也要看「興趣」與「價值」決定是不是要花時間與精力去「談討」(可能是單槍匹馬)或「對話」(結伴而探)。

我學到隨機應變比較實際又有趣。探討何必照順序?

不過,這麼多問題怎麼下手呢?  15:35 2018/10/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