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6, 2018

手麻了,怎麼辦?

這裡會逐漸出現那一場演講的實況錄影。值得繼續吸收、討論。

看看我在等換輪胎時想到哪裡去了。
今晚開夜車修修,改改。(我忘了在第一次初稿就包含講者履歷了)

或許該補上幾句關鍵內容,補強ㄧ下。歡迎呂醫師點出最值得在這時候報導的內容重點。

相片的選擇原則上是人越多越好,減少突顯聽眾個人特質。可能包括幾張投影片讓編者選用。
——-

專題演講有什麼效果?

來自台灣的博士後研究員及博士生近來經由台灣人學者協會的安排,輪流介紹專業知識。
十一月十一日下午近黃昏時就有一場相當帶有突破意味的演講,打破數十年來台美人在聖路易社區的慣例。值得留下記錄給後人做參考。
這是由聖路易台灣學者協會(Taiwanese Scholar Association in St. Louis; TSA-STL)北美洲臺灣婦女會聖路易分會 (North America Taiwanese Women's Association in St. Louis; NATWA-STL)以及北美臺灣人醫師協會聖路易分會 (North American Taiwa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in St. Louis; NATMA-STL)  合辦的「大眾醫學及生活應用講座」。早在十月四日就在費思簿(FB發出公告了。由呂炯毅醫師講「手麻了,怎麼辦?」。

公告裡提到這場演講「不只是像報紙上或雜誌上介紹常見的原因及疾病,而是讓各位聽眾可以好好了解神經解剖構造及病理上的變化,讓大家都可以成為專家,並正確認識何謂的壓迫性神經病變
 Compression Neuropathy。當有症狀時,可以正確地去面對及就醫。大家可以藉此機會好好發問,並與呂醫師好好討論。我們誠摯地邀請社會大眾一同來參與,期待每位故友新朋齊聚一堂,於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交流友情學習新知及享受美食。」

「地點在婦女會經常使用的
 Creve Coeur Recreation Center 11400 Olde Cabin Rd, Creve Coeur, MO 63141。報    : $ 5。由於場地的限制我們只開放一定的人數報名額滿為止請有興趣參加的朋友儘早報名。 晚宴備有水果飲料及豐富菜色包括傳統家鄉红燒肉滷蛋蔬菜豆腐涼拌黃瓜台灣炒米粉(), 油葱雞椒鹽排骨等。」

大約一個星期前就聽說額滿了。其間曾經發表過一次更改日期的訊息。後來又聽說有些人改變計畫不能出席了。

到了現場就看到很快就擺滿桌子擠滿了人。幾乎找不到空地可讓三腳架站立。那個會議室是那個市立溜冰場的最大集會空間。不可能臨時換房間了。擴音設備只能擺在演講者附近的牆角下。曾經有兩次擺在地上的混音器斷電失聲,因為開關被踢到了。

婦女會會長章美茜女士在下午六點十八分左右上台以英語致歡迎詞。每次婦女會有活動大多會有只懂英語的女士在場。

接著賴勁文代表學者協會以英語介紹講員。
呂炯毅 醫師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現任林口台北長庚醫院 整形外科系的顯微重建外科「助理教授」兼「主治醫師」 

他的專長包括臂叢神經創傷重建、顏面神經麻痺重建、週邊神經及肢體損傷顯微重建、整形外科美容:包括雙眼皮、眼袋、拉皮、腹部整形、一般美容
 (肉毒桿菌注射、雷射美顏)
他目前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整形外科週邊神經研究實驗室研究訓練醫師、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碩士專注於  Science in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呂醫師出道已經五年,已經有超過百件的手術歷練。經常有人問已經在尖端醫技的系統裡練功了為什麼還要出國進修。他的答案令人驚喜:華大注重基礎研究,這是台灣缺乏的。光是聽了這句就值回參與整場的成本了。缺乏基礎研究只能在別人的理論後面跟班,缺乏突破的基礎,就會影響到引領風騷以及影響後世的可能性。

演講以兩個簡單的全體操練拉開序幕。這真是高招,值得大家學習。全場的注意力立即聚焦。始終沒有冷場。要相信每個話題都可能設計出引人投入的練習題。

本來是有關神經的生理現象、手麻的症候、跟醫療方法的高深而枯燥的生物、生理、科技議題很快就變成攸關每個人,而且人人能吸收的訊息,雖然不見得人人皆懂又記得住。幸虧這回的全程錄影好像沒有出錯,可以在這個佈絡閣追蹤影片的進度,重新溫習。
https://tinyurl.com/20181111numb

呂醫師很客氣地聲明有些圖片看起來會使人受不了。問是不是大家都敢看。好像想看的人居多,有人提醒不敢看的人就「閉眼思跳過」就好了。那些開刀的實況照片跟影片真的是大開眼界。當然不是要大家都認識那些手術技術細節。主要是希望大家瞭解那些看起神奇萬分的手術其實都是簡易小手術。也在鼓勵大家若遇到類似的問題不必驚惶,找醫師就是了。即使要開刀速成,以台灣的醫療科技也是小事一樁。現代的人一定要勇敢找醫師。有許多疾病是超乎我們普通人的想像的。我們已經脫離那些「一切自己來」的拓荒時代很遠了。這對於聖路易的鄉親而言是相當有震撼力的。因為我們來到聖路易,自然學到「
DIY自己來」的拓荒精神與衝動。其實這也是一項演講術的示範。給聽眾一點點時間與決定的空間,讓大家面對挑戰級的知識有些心理準備。我們大多是填鴨教育長大的飼料鴨。對於講員所準備的大餐毫無防備或抵禦。可是做為講員,為聽眾考慮一些,鋪一些台階效果與效益可能就會升級。

對於像我這種聽不懂又記不住的人,除了聽演講後繼續查字典跟網頁找機會認識「腕隧道症候群」跟「手腕關節處尺神經壓迫
:蓋氏通道症候羣」這樣的似懂非懂的詞彙以外,這場演講的價值在於認識一位優質又平易近人的醫師跟ㄧ些演講、話術、辦活動的訣竅。這讓我找到理由繼續探討相關的話題,讓所接觸到的功課繼續發酵。最大的收獲你大概很難想像。

最大的收獲來自賴榮輝博士莫名其妙的要求。他指定要我寫新聞稿報導這場演講。我說沒有把握及時完成,只能用「超越時效」的前題,把文稿的效益延長,來試看看。主要是有一些其他的限時完工的作業在搶時間,加上演講現場吸收及消化的情況有限,在無法重看實況錄影的前題下一直想不出要寫什麼,怎樣寫。

總而言之,這場演講讓我開眼界,學到許多新的東西,也有理由繼續認識手跟麻的功課。必竟我也曾經麻過,幾乎無法用手。但是還有另一層的啟發,開始思考若有人問我「心麻了,怎麼辦?」我可能怎麼回應?想不到這麼快就遇到了。這個週末在媒體突然湧出許多「心麻症候」。這場「手麻」演講的時機是偶然的嗎?

在媒體上以文字詳盡描述演講的內容可能是惹惱老編的「不智之舉」之一。留下空間讓有視之讀者上佈絡閣研讀。有疑問或是有臨床需要的人可以從長庚醫院或是台灣人學者協會找到呂醫師。





Sent from my iPa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