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9, 2020

「合唱實練工作坊」電視實境秀--雛議

2020//3/11
這個實境秀可能需私下在家裡或教會裡進行。把錄影剪接後在網路上播放。缺乏票房的證據之下倚賴廣告的電視台可能不容易接納。

可以從兩、三個人開始。一對一的也可以。就是要先找出引人繼續觀賞的要領。下列幾項先想到的先嘗試:

  1. 找出一首歌的高潮、音樂重點、詞義與詞境的重點、不同語言歌的比較。不同編曲的比較。
  2. 由參與者提出不同的唱法與不同的詮釋。
  3. 示範「速練法」(這是為了吸引各地合唱指揮者而進行的)
  4. 模擬發聲法
  5. 相反詮釋的唱法
  6. 個人或小隊的片段演唱錄影
  7. 每節練唱的入門:利用選取的片段進行暖聲、認譜、背唱,摸索表情,一舉四得。
  8. 休息時間的節目製造機會互相認識
  9. 每節練唱的結尾,留下引人回來參加的魅力。
  10. 輪流獨唱,尤其是邀請「不可能被期待獨唱的人」的獨唱
  11. 邀請大家講出鼓勵的話。用正向的與詞講評。
  12. 當眾引導「音不準的人」練習。
  13. 多格調地朗讀歌詞。
  14. 該改歌詞
  15. 從結尾句開始練新歌。其次是開頭句。再來是難唱句。跳過容易唱的句子。
  16. 臨時改變速度、大小聲、表情,逼唱者看指揮。
  17. 由參與者,包括錄影者,分享唱/聽的感想,尤其是對歌曲內容的感想。16:31
  18. 由參與者輪流指揮
  19. 投票選擇下一首練唱的歌
  20. 若是教會聖歌隊則由參與者志願朗讀相關的經句,帶領開始與結束的禱告。 16:35



2020/3/9 4:53
透過實境秀來展現合唱藝術的多面效益與未來觀,已經蘊釀超過十年了。需要在入土為安之前分享出來以便引發繼續耕耘的人手、機制、與能量。

合唱喜愛者可能遭遇的共同障礙其實不少。可惜由於沒讀書,孤陋寡聞,不知道合唱學已經走過哪些交叉路口,目前何去何從。

我自己從小學入學前參加合唱並專心觀查合唱活動以來,已經嘗試過多樣撇步,發現這個領域高深無底,是個超越人種體質、文化差異,而且具有促進世界和平的潛力。

固有的合唱活動倚賴「固定團員」、「固定指揮」、「固定表演」來生存。還沒有聽說有人試圖跨越這些框架。專業的器樂合奏早已突破而有臨時湊合的作法。合唱呢?

合唱比器樂更接近庶民的生活,門檻很低。照理講可說是一般人最可能參與的藝術活動與訓練。

問題在於大部份的合唱活動早就被專業音樂觀套牢,一切以完美的表演為依歸,大家努力挑人,排除「不及格的人」,導致樂趣消失。我也失去聽合唱的樂趣,因為聽過之後大家都忙著挑毛病與缺失。

不少人放棄音樂課,因為像是在競技場撕殺,太痛苦了。

好,有什麼妙方可試呢?

我在2003年開始探討的台下音樂、床邊/病房音樂、人人合唱團、以至2018年開始的「半桶音樂」都在朝這個方向找路。其中也想過在電視台進行「練唱實境」的節目。可惜在我的社區裡不容易獲得迴映,不容易找到白老鼠。

最近本來計劃在返台投票後逗留一陣找人聊天探索新天地,卻因那個/些病毒而提早逃離。心不甘,情不願地自我在家隔離。除了胡思亂想之外仍是胡思亂想。昨天竟然又撞見這個舊點子。就來動手策劃開看。好像有些新意出現了。

設計活動、節目,帶領群組或社群本來就是社工方法學裡面的主幹之一,也多少學過。應該試看看了。

構想中的電視實境合唱秀與傳統的合唱活動完全相反。
包括下列繼續成長的特點:

  1. 注重並聚焦於參與者的相關成長與樂趣
  2. 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合唱是進行中的會議。每個人的發言機會均等
  3. 指揮是扮演協調者、整合者角色的會議主席
  4. 合唱活動花在練習的時間多於表演
  5. 強調練唱的樂趣。苦練也可能是好玩的。
  6. 示範並演練「快速訓練法」克服大部分指揮者抱怨的「時間不夠的障礙」
  7. 可嘗試遠距參與克服出席率的問題。
  8. 可由專業導演/導播指導增加「可看度」
  9. 公開招募參加練唱的人使出席率維持最高。
  10. 深入實驗創意的練習法,包括流程。(「唱對」可以是跟隨「唱得爽」自然出現的)
  11. 人人都受鼓勵提出詮釋與方法
  12. 人人都有機會獨唱、指揮 https://www.chorusamerica.org/management-governance/drawing-solo-voices-within-chorus
  13. 人人都有機會在鏡頭前表演留念,傳給親友做為紀念品
  14. 合唱人數無限,看場地的限制。可無限量增加場次
  15. 人人可提選曲嚐試製作一些單元
  16. 製作錄影集跟錄音集鼓勵參加者購買,甚至用個別的引言或旁白客製成贈品。
  17. ⋯⋯ 6:3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